阿谀苟合

ē yú gǒu hé
阿:迎合,曲从;阿谀: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阿谀苟合

阿谀苟合读音

  • 读音:

    ē yú gǒu hé

  • 注音:

    ㄜ ㄩˊ ㄍㄡˇ ㄏㄜˊ

  • 解释:

    阿:迎合,曲从;阿谀: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怪遇阿谀苟合之徒,……不可胜数也。”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 感情:

    阿谀苟合是贬义词。

  • 近义:

    阿意苟合

  • 反义:

    刚正不阿

阿谀苟合成语接龙:

1
合不拢嘴 [ hé bù lǒng zuǐ ]

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20回:“他暗透一口气,望着紧张得合不拢嘴的游七。”

2
嘴上功夫 [ zuǐ shàng gōng fū ]

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他的嘴上功夫还不错

3
夫人裙带 [ fū rén qún dài ]

指因妻子方面的关系使丈夫得到官职或其他好处。

他是靠夫人裙带关系而当上局长的

4
带减腰围 [ dài jiǎn yāo wéi ]

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宋·辛弃疾《木兰花慢》词

5
围城打援 [ wéi chéng dǎ yuán ]

指一种战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

6
援之以手 [ yuán zhī yǐ shǒu ]

对他人进行救助。

7
手下留情 [ shǒu xià liú qíng ]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看在你们相识多年的份上,请你手下留情,就原谅他这一次吧!

8
情不可却 [ qíng bù kě què ]

情面上不能推却。

凌叔华《中秋晚》:“敬仁觉得情不可却,只得坐下夹了起来送到嘴内。”

9
却之不恭 [ què zhī bù gōng ]

却:推辞;谢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我们觉得却之不恭,只好让他劳驾。(邹韬奋《经历 惨淡经营之后》)

10
恭候台光 [ gōng hòu tái guāng ]

恭:恭敬;台: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敬地等候阁下光临。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六回:“敬于月之十日正午,在舍下恭候台光,小酌爽叙,勿却是幸。”

相关成语:

1
阿谀曲从 [ ē yú qū cóng ]

阿谀:曲意逢迎。曲意逢迎讨好别人。

2
阿谀顺旨 [ ē yú shùn zhì ]

阿谀:曲意逢迎;顺旨:顺从君主意图。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

《隋书 郭衍传》:“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帝每谓人曰:‘唯有郭衍心与朕同。’”

3
阿旨顺情 [ ē zhì shùn qíng ]

阿:曲从;旨:圣旨。曲意逢迎。

4
阿尊事贵 [ ē zūn shì guì ]

阿:曲从,迎合;尊、贵:地位官爵高的权贵。指迎合与侍奉权贵。

5
阿谀取容 [ ē yú qǔ róng ]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2回:“且受辽封为太傅,逢迎为悦,阿谀取容。”

6
阿弥陀佛 [ ē mí tuó fó ]

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和尚念经,阿弥陀佛

7
阿谀奉承 [ ē yú fèng chéng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自古以来,凡小人隐君子都会用阿谀奉承的话去讨好、迎合别人。

8
阿世盗名 [ ē shì dào míng ]

阿世:曲从迎合世人的欢心;盗名:窃取名誉。用欺骗的手段骗取世人的欢心来窃取个人名誉。

他挺会阿世盗名的,骗取全国人们的信任

9
阿世媚俗 [ ē shì mèi sú ]

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我不会干阿世媚俗的事

10
阿世取容 [ ē shì qǔ róng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叙述西汉儒学,应该看到多数阿世取容的章名小儒,也应该看到少数同情人民的正统儒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