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敛彩

tāo guāng liǎn cǎi
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韬光敛彩

韬光敛彩读音

  • 读音:

    tāo guāng liǎn cǎi

  • 注音:

    ㄊㄠ ㄍㄨㄤ ㄌ一ㄢˇ ㄘㄞˇ

  • 解释:

    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 出处:

    明·宋濂《史处士墓碑文》:“自是益韬光敛彩,系情山水间。”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感情:

    韬光敛彩是中性词。

韬光敛彩成语接龙:

1
彩云易散 [ cǎi yún yì sàn ]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2
散伤丑害 [ sàn shāng chǒu hài ]

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3
害人不浅 [ hài rén bù qiǎn ]

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一是社会风习害人不浅。官,本也有好的,可是在腐恶的环境下面,慢慢地也就像白布掉在污水坑里,变得又脏又臭了。

4
浅尝辄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5
止于至善 [ zhǐ yú zhì shàn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6
善与人交 [ shàn yǔ rén jiāo ]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晋书 邓攸传》)

7
交口同声 [ jiāo kǒu tóng shēng ]

犹言众口一词。

《天讨·谕保皇会檄》:“凡在满洲朝廷者,已交口同声,称康梁为忠臣义士,特不敢言之于西太后耳。”

8
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9
西台痛哭 [ xī tái tòng kū ]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风流十年无遗爱,谁解西台痛哭诗。叶叶《书壬子宫驼记后》诗

10
哭丧着脸 [ kū sāng zhe liǎn ]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金光亮一个人跪在老地主的坟前,哭丧着脸开始了他的祭祖仪式。”

相关成语:

1
韬戈偃武 [ tāo gē yǎn wǔ ]

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2
韬光隐迹 [ tāo guāng yǐn jì ]

同“韬光晦迹”。

3
韬光灭迹 [ tāo guāng miè jì ]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4
韬光俟奋 [ tāo guāng sì fèn ]

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5
韬光韫玉 [ tāo guāng yùn yù ]

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6
韬光用晦 [ tāo guāng yòng huì ]

同“韬光养晦”。

7
韬晦待时 [ tāo huì dài shí ]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七章:“‘唾面自干,韬晦待时’,古人尚且难免,又何况我钱谦益!”

8
韬晦之计 [ tāo huì zhī jì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9
韬光晦迹 [ tāo guāng huì jì ]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10
头会箕敛 [ tóu kuài jī liǎn ]

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

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序》)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