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待时

tāo huì dài shí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韬晦待时

韬晦待时读音

  • 读音:

    tāo huì dài shí

  • 注音:

    ㄊㄠ ㄏㄨㄟˋ ㄉㄞˋ ㄕˊ

  • 解释: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 出处:

    茅盾《蚀·动摇》:“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后来时事日非,只好韬晦待时。”

  • 例子: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七章:“‘唾面自干,韬晦待时’,古人尚且难免,又何况我钱谦益!”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感情:

    韬晦待时是中性词。

  • 近义:

    韬光俟奋

  • 英语: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

韬晦待时成语接龙:

1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2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3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4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5
鸣于乔木 [ míng yú qiáo mù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6
木人石心 [ mù rén shí xīn ]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 秦醇《谭意歌传》)

7
心上心下 [ xīn shàng xīn xià ]

形容心神不安。

8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9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10
简丝数米 [ jiǎn sī shǔ mǐ ]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相关成语:

1
韬晦之计 [ tāo huì zhī jì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2
天行时气 [ tiān xíng shí qì ]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合同文字记》)

3
韬光晦迹 [ tāo guāng huì jì ]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4
田月桑时 [ tián yuè sāng shí ]

泛指农忙季节。

5
通时合变 [ tōng shí hé biàn ]

同“通权达变”。

6
韬光隐晦 [ tāo guāng yǐn huì ]

同“韬光养晦”。

7
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8
无千待万 [ wú qiān dài wàn ]

见“无千无万”。

9
万世一时 [ wàn shì yī shí ]

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今陛下春秋鼎盛,天锡勇智,此万世一时也。宋 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10
无待蓍龟 [ wú dài shī guī ]

待:等待;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人用以占卜。不等着用蓍草和龟甲占卜,而吉凶已经大白。表示事态发展显而易见。

夫以中华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从江左一隅,兼支大国,胜负之数,无待蓍龟矣。《清史稿 睿忠亲王多尔衮传》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