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晦迹

tāo guāng huì jì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韬光晦迹

韬光晦迹读音

  • 读音:

    tāo guāng huì jì

  • 注音:

    ㄊㄠ ㄍㄨㄤ ㄏㄨㄟˋ ㄐ一ˋ

  • 解释: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出处:

    《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

  • 例子: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感情:

    韬光晦迹是中性词。

  • 近义:

    韬光养晦

  • 英语:

    conceal one\'s talents and withdraw from society

韬光晦迹成语接龙:

2
晦盲否塞 [ huì máng pǐ sè ]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3
塞上江南 [ sāi shàng jiāng nán ]

见“塞北江南”。

4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 nán rén jià chuán,běi rén chèng mǎ ]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玄德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

5
马上功成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 ]

指凭武功建国。

历史上马上功成的朝代有好几个

6
成一家言 [ chěng yī jiān yán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元史·苏天爵传》:“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

7
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便惹得那些轻薄男人,言三语四的,岂不从此多事?”

8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9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10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相关成语:

1
韬光隐晦 [ tāo guāng yǐn huì ]

同“韬光养晦”。

2
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3
无私之光 [ wú sī zhī guāng ]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唐·白居易《鸦九剑》诗:“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4
无迹可求 [ wú jì kě qiú ]

见“无迹可寻”。

5
畏影避迹 [ wèi yǐng bì jì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陈书 萧允传》:“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

6
望尘追迹 [ wàng chén zhuī jì ]

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

7
文韬武略 [ wén tāo wǔ lüè ]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

8
畏影恶迹 [ wèi yǐng è jì ]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9
五光十色 [ wǔ guāng shí sè ]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五光十色的稀世奇珍。

10
销声敛迹 [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犹言销声匿迹。

孙犁《贾平凹散文集序》:“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