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俟奋

tāo guāng sì fèn
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韬光俟奋

韬光俟奋读音

  • 读音:

    tāo guāng sì fèn

  • 注音:

    ㄊㄠ ㄍㄨㄤ ㄙˋ ㄈㄣˋ

  • 解释:

    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 出处:

    《晋书·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感情:

    韬光俟奋是中性词。

  • 近义:

    韬光隐晦

韬光俟奋成语接龙:

1
奋不虑身 [ fèn bù lǜ shēn ]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2
身不由主 [ shēn bù yóu zhǔ ]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叶圣陶《一个练习生》:“冲在人群的波浪里,我身不由主,只能应合着大众的步调朝西跑。”

3
主一无适 [ zhǔ yī wú shì ]

专一,无杂念。

梁启超《说常识》:“一国之中,但能有少数仁人君子,挟主一无适之诚,行百折不回之气,以日夜与恶社会为不断之争斗。”

4
适以相成 [ shì yǐ xiāng chéng ]

适:恰好。恰好可以相辅相成。

5
成一家言 [ chěng yī jiān yán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元史·苏天爵传》:“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

6
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便惹得那些轻薄男人,言三语四的,岂不从此多事?”

7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8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9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10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相关成语:

1
韬光韫玉 [ tāo guāng yùn yù ]

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2
韬光用晦 [ tāo guāng yòng huì ]

同“韬光养晦”。

3
韬晦待时 [ tāo huì dài shí ]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七章:“‘唾面自干,韬晦待时’,古人尚且难免,又何况我钱谦益!”

4
韬晦之计 [ tāo huì zhī jì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5
韬光晦迹 [ tāo guāng huì jì ]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6
韬光隐晦 [ tāo guāng yǐn huì ]

同“韬光养晦”。

7
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8
无私之光 [ wú sī zhī guāng ]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唐·白居易《鸦九剑》诗:“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9
文韬武略 [ wén tāo wǔ lüè ]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

10
五光十色 [ wǔ guāng shí sè ]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五光十色的稀世奇珍。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