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声敛迹

xiāo shēng liǎn jì
犹言销声匿迹。
销声敛迹

销声敛迹读音

  • 读音: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注音:

    ㄒ一ㄠ ㄕㄥ ㄌ一ㄢˇ ㄐ一ˋ

  • 解释:

    犹言销声匿迹。

  •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

  • 例子:

    孙犁《贾平凹散文集序》:“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 感情:

    销声敛迹是中性词。

  • 近义:

    销声匿迹

  • 英语:

    crawl back into the woodwork(lie low)

销声敛迹成语接龙:

2
敛发谨饬 [ liǎn fā jǐn chì ]

敛:收集;发:散发;谨饬:认真仔细。指对粮食、物资的收集与发放认真仔细。

4
谨始虑终 [ jǐn shǐ lǜ zhōng ]

谓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

5
终其天年 [ zhōng qí tiān nián ]

终:结束。天年:人的自然寿命。指年老而死。

6
年丰岁稔 [ nián fēng suì rěn ]

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7
稔恶不悛 [ rěn è bù quān ]

长期作恶而不悔改。

按诸公皆一时名硕,用之多不尽其材,而稔恶不悛如汪鋐者,乃持权久任如此。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屡兼二品正卿》

9
不一而足 [ bù yī ér zú ]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10
足上首下 [ zú shàng shǒu xià ]

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

相关成语:

1
消声灭迹 [ xiāo shēng miè jì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2
消声匿影 [ xiāo shēng nì yǐng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不转瞬间,消声匿影,至今日而昔年之全盛,渺不可复睹矣。梁启超《欧洲地理大势论》

3
血迹斑斑 [ xuè jì bān bān ]

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

4
形销骨立 [ xíng xiāo gǔ lì ]

身体消瘦;骨架凸现。形容身体极为消瘦。形:身形;形体;销: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树立;凸现。

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

5
下气怡声 [ xià qì yí shēng ]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韦君宜《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

6
休声美誉 [ xiū shēng měi yù ]

休:美好。美好的声誉。

7
先声后实 [ xiān shēng hòu shí ]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

8
形迹可疑 [ xíng jì kě yí ]

举止和神情很值得怀疑。形迹:举动和神色;可疑:值得怀疑。

贴在教务处骂他的纸条,确有点过火,但也是他形迹可疑所致。(鲁迅《两地书》一一)

9
销魂夺魄 [ xiāo hún duó pò ]

神魂颠倒,失去常态。形容因羡慕或爱好某种事物而着迷。

刘心武《钟鼓楼》:“对嗜好者来说,真有销魂夺魄之感。”

10
消声匿迹 [ xiāo shēng nì jì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虽然在初期也有少数人唱导‘与抗战无关’论,但为大势所迫,不久也就消声匿迹了。郭沫若《沸羹集·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