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

rú zǐ niú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孺子牛

孺子牛读音

  • 读音:

    rú zǐ niú

  • 注音:

    ㄖㄨˊ ㄗˇ ㄋ一ㄡˊ

  • 解释: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 出处:

    郭小川《登九山》:“人在变,思想在变,多少英雄甘当孺子牛。”

  • 例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敢于为人服务。

  • 感情:

    孺子牛是中性词。

  • 英语:

    an adult dressed up as an ox in a children\'s game(a man who is willing to serve the people)

孺子牛成语接龙:

1
牛不喝水强按头 [ 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 ]

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南希右拦,左冲右突,不得门而出,退回屋内,大步踱圈,气极而喝:‘牛不喝水强按头吗?’”

2
头一无二 [ tóu yī wú èr ]

唯一,只有一个。

3
二一添作五 [ èr yī tiān zuò wǔ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我们一言为定,不管赚多赚少,二一添作五。

4
五世其昌 [ wǔ shì qí chāng ]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叫徐世昌。五世其昌的世昌。”

5
昌亭之客 [ chāng tíng zhī kè ]

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若使恩裁口腹,空留安邑之宾;惠阙始终,取恨昌亭之客。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

6
客囊羞涩 [ kè náng xiū sè ]

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7
涩于言论 [ sè yú yán lùn ]

形容说话迟钝。

8
论世知人 [ lùn shì zhī rén ]

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

《中国现在记》楔子:“但是穷而在下,权不我操,虽抱着拨乱反正之心,与那论世知人之识,也不过空口说白话,谁来睬我?”

9
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

10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bǎ wàn mǎi zhái,qiān wàn mǎi lín ]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人生孰若安居之乐?(宋 辛弃疾《新居上梁文》)

相关成语:

1
败家子 [ bài jiā zǐ ]

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田家祖宗几代,什么时候出过你这号败家子?”

2
命根子 [ mìng gēn zǐ ]

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余华《活着》:“苦根成了我们的命根子。”

3
土包子 [ tǔ bāo zǐ ]

指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如果是说别人,有轻蔑意。如果是说自己,有自谦意。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0章:“是啊,简直是一个真正的土包子老百姓!”

4
碰钉子 [ pèng dìng zǐ ]

遭到拒绝

他连日奔波募款,却四处碰钉子,深感懊恼沮丧。

5
父子兵 [ fù zǐ bīng ]

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常言道:‘厮杀无如父子兵。’”

6
扣帽子 [ kòu mào zǐ ]

把不好的名目硬加在人头上。

郭光《仅仅是开始》:“他瞪着眼给我扣帽子,说我闹温情。”

7
二流子 [ èr liú zǐ ]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余华《活着》:“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

8
翘辫子 [ qiào biàn zǐ ]

清代男人也梳辫子,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翘辫子指杀头。借指死亡。

等他翘辫子时,子女们就会争夺财产了

9
书呆子 [ shū dāi zǐ ]

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科甲出身的,总不免书呆子的味道。”

10
鲍子知我 [ bào zǐ zhī wǒ ]

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平远丁文诚公,清风亮节,冠绝一时,平生赋性鲠直,不谙世故,持节二十年,与连圻诸将帅有公义而无私交,独于合肥兄弟,深鲍子知我之感。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