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拾遗

yì yú shí yí
犹易如反掌。
易于拾遗

易于拾遗读音

  • 读音:

    yì yú shí yí

  • 注音:

    一ˋ ㄩˊ ㄕˊ 一ˊ

  • 解释:

    犹易如反掌。

  • 出处: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 例子:

    《宋书·王景文传》:“诸将咸云:‘平殄小贼,易于拾遗。’”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感情:

    易于拾遗是中性词。

  • 近义:

    易如反掌

易于拾遗成语接龙:

1
遗世忘累 [ yí shì wàng lèi ]

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

2
累世通家 [ lěi shì tōng jiā ]

累:接连;通家:世交。世世代代互相交好。

3
家丑不可外扬 [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家丑不可外扬,倘若传互外边,被人耻笑,事已至此,且再作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

4
扬厉铺张 [ yáng lì pù zhāng ]

夸大渲染。

5
张三吕四 [ zhāng sān lǚ sì ]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6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7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8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9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10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相关成语:

1
易辙改弦 [ yì zhé gǎi xián ]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2
易子析骸 [ yì zǐ xī hái ]

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如或固守穷城,不识天命,必使覆巢破卵,易子析骸。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二

3
轶事遗闻 [ yì shì yí wén ]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4
轶闻遗事 [ yì wén yí shì ]

见“轶事遗闻”。

5
溢于言外 [ yì yú yán wài ]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6
引针拾芥 [ yǐn zhēn shí jiè ]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蠲忿忘忧,其感应也何故?引针拾芥,其情性也何居?明·王廷相《策问》

7
忧形于色 [ yōu xíng yú sè ]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清史稿·宋维峻传》

8
于家为国 [ yú jiā wéi guó ]

为国家为人民。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据元帅济世才施宽厚,于家为国,端的是分破圣人忧。”

9
于安思危 [ yú ān sī wēi ]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10
于呼哀哉 [ yú hū āi zāi ]

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