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哺鼓腹
hán bǔ gǔ fù含哺鼓腹读音
含哺鼓腹成语接龙:
- 1
-
腹中兵甲 [ fù zhōng bīng jiǎ ]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 2
-
甲乙丙丁 [ jiá yǐ bǐng dīng ]
古代天干排序的前一到四位。指事物的顺序或事物大概轮廓。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 3
-
丁一卯二 [ dīng yī mǎo èr ]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张平《抉择》:“基本上可以说是丁一卯二、十拿九稳。”
- 4
-
二一添作五 [ èr yī tiān zuò wǔ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我们一言为定,不管赚多赚少,二一添作五。
- 5
-
五世其昌 [ wǔ shì qí chāng ]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叫徐世昌。五世其昌的世昌。”
- 6
-
昌亭之客 [ chāng tíng zhī kè ]
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若使恩裁口腹,空留安邑之宾;惠阙始终,取恨昌亭之客。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
- 7
-
客囊羞涩 [ kè náng xiū sè ]
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 8
-
涩于言论 [ sè yú yán lùn ]
形容说话迟钝。
- 9
-
论世知人 [ lùn shì zhī rén ]
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
《中国现在记》楔子:“但是穷而在下,权不我操,虽抱着拨乱反正之心,与那论世知人之识,也不过空口说白话,谁来睬我?”
- 10
-
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
相关成语:
- 1
-
含糊其辞 [ hán hú qí cí ]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发表时候,为了避免反动政府检查,有的地方故意含糊其辞,现在把它们弄明确了。(沙汀《短篇小说集 后记》)
- 2
-
含冤莫白 [ hán yuān mò bái ]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他在“文革”期间差点含冤莫白地离开人世。
- 3
-
含苞欲放 [ hán bāo yù fàng ]
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1)一群女孩子,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笑盈盈地跑过来。
(2)初秋,我们学校去郊游,正是菊花含苞欲放的季节。
- 4
-
含英咀华 [ hán yīng jǔ huá ]
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
短小、精炼、深刻的文章,值得人们含英咀华。
- 5
-
含苞待放 [ hán bāo dài fàng ]
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这样的挑选,有名无实,纵使貌艳如花,但含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 6
-
含笑九泉 [ hán xiào jiǔ quán ]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 7
-
含辛茹苦 [ hán xīn rú kǔ ]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茅盾《一个女性》)
- 8
-
含沙射影 [ hán shā shè yǐng ]
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张氏昨日又在《青光》栏上登一启事,含沙射影,肆意诬毁。(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黎烈文启事)
- 9
-
含血喷人 [ hán xuè pēn rén ]
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好人。
况且没有把柄的事,给一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着听风凉话儿!(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
- 10
-
含饴弄孙 [ hán yí nòng sūn ]
饴:饴糖;即麦芽糖。指含着饴糖;逗弄孙儿。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闲;充满家庭乐趣。
佳儿佳妇,吾将含饴弄孙,不复理家政矣。(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