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读音

  • 读音: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 注音:

    ㄑ一ㄢˊ ㄇㄣˊ ㄑㄨˋ ㄏㄨˇ,ㄏㄡˋ ㄇㄣˊ ㄐ一ㄣˋ ㄌㄤˊ

  • 解释: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出处: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害接一害。

  • 感情: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是中性词。

  • 近义: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英语:

    fend off one danger only to fall a prey to another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成语接龙:

1
狼前虎后 [ láng qián hǔ hòu ]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2
后不为例 [ hòu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

这事到此为止,后不为例

3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4
简丝数米 [ jiǎn sī shǔ mǐ ]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5
米已成炊 [ mǐ yǐ chéng chuī ]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事前没计划好,现在米已成炊,要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

6
炊沙作糜 [ chuī shā zuò mí ]

同“炊沙作饭”。

7
糜躯碎首 [ mí qū suì shǒu ]

指粉身碎骨。

8
首下尻高 [ shǒu xià kāo gāo ]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清·王韬《择友说》:“若其猝逢显士,则首下尻高,偶遇寒丁,则颜骄色变。”

9
高下任心 [ gāo xià rèn xīn ]

见“高下在心”。

10
心上心下 [ xīn shàng xīn xià ]

形容心神不安。

相关成语:

1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háo bù lì jǐ,zhuān mén lì rén ]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奢淫谄慢,鲜不夷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毛泽东《实践论》)

4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5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余华《活着》:“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想我的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了。”

6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 ]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大家的心境都已经达到绝望的程度了,真个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对着那浩浩的赣江,竟想喊出两声蹩脚的秦腔了。(郭沫若《南昌之一夜》)

7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qián rén zāi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 ]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守着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有儿孙之福。(清 颐琐《黄绣球》第一回)

8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qián rén zhòng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 ]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邓普《军队的女儿》:“中国有句古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9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10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 jiàn kě ér jìn,zhī nán ér tuì ]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

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