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黑子

dàn wán hēi zǐ
亦作“弹丸黑志”。喻极小。语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弹丸黑子

弹丸黑子读音

  • 读音:

    dàn wán hēi zǐ

  • 注音:

    ㄉㄢˋ ㄨㄢˊ ㄏㄟ ㄗˇ

  • 解释:

    亦作“弹丸黑志”。喻极小。语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 出处:

    语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 例子:

    名都大邑,所向皆破,而吾桐独完,桐小县,仅弹丸黑子。清·戴名世《<孑遗录>自序》

  •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小东西。

  • 感情:

    弹丸黑子是中性词。

  • 近义:

    弹丸黑志

弹丸黑子成语接龙:

1
子不语怪 [ zǐ bù yǔ guài ]

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搁过一阵。”

2
怪事咄咄 [ guài shì duō duō ]

同“咄咄怪事”。

3
咄咄书空 [ duō duō shū kōng ]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章炳麟《梁园客》诗自注

4
空中楼阁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 结构第一》)

6
楼台亭阁 [ lóu tái tíng gé ]

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除了楼台亭阁之处,单是厅堂,就有三十八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

8
亭亭玉立 [ tíng tíng yù lì ]

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花型小,比起亭亭玉立的荷花远逊。(郭沫若《百花齐放 睡莲》)

9
立业安邦 [ lì yè ān bāng ]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10
邦以民为本 [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唐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相关成语:

1
跌弹斑鸠 [ diē dàn bān jiū ]

指中弹落地的斑鸠。喻指失意落寞或受挫神伤的人。

2
大雅君子 [ dà yǎ jūn zǐ ]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3
东墙处子 [ dōng qiáng chǔ zǐ ]

指邻居的处女。

第四笑,乡闾辈,更谁将古道誇,盼东墙处子搂来嫁。(明 孙仁孺《东郭记 绵驹》)

4
读书种子 [ dú shū zhǒng z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明史 方孝孺传》)

5
典妻鬻子 [ diǎn qī yù zǐ ]

典:典当;鬻:卖。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亩亩穷民何能堪此?势必倾家荡产,典妻鬻子以偿其用矣。(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刑名 设便民房》)

6
弹尽粮绝 [ dàn jìn liáng jué ]

打仗时弹药用完;粮食也吃完了。形容情况困窘;处境危急。

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掩护主力,阻击日寇,最后弹尽粮绝,投江壮烈牺牲。

7
弹尽援绝 [ dàn jìn yuán jué ]

弹药用光了;后援也断绝了。形容战事危急;陷于绝境。

敌军在我重重包围之下,弹尽援绝,只好缴械投降。

8
弟男子侄 [ dì nán zǐ zhí ]

泛指晚辈男子。

不一时,催命鬼领了几个弟男子侄来到庙前。《何典》第二回

9
颠倒黑白 [ diān dǎo hēi bái ]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终日终夜,只是躺在烟铺上,公事大小,一概不问,任着幕宾胥使,颠倒黑白。(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七回)

10
弹无虚发 [ dàn wú xū fā ]

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

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