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视目听

ěr shì mù tīng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耳视目听

耳视目听读音

  • 读音:

    ěr shì mù tīng

  • 注音:

    ㄦˇ ㄕˋ ㄇㄨˋ ㄊ一ㄥ

  • 解释: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例子:

    耳视目听的人是难以置信的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感情:

    耳视目听是中性词。

  • 反义:

    各尽其责

耳视目听成语接龙:

1
听之任之 [ tīng zhī rèn zhī ]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2
之乎者也 [ zhī hū zhě yě ]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4
者也之乎 [ zhě yě zhī hū ]

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

6
之乎者也 [ zhī hū zhě yě ]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8
者也之乎 [ zhě yě zhī hū ]

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

10
之乎者也 [ zhī hū zhě yě ]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相关成语:

1
耳听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
耳听心受 [ ěr tīng xīn shòu ]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长辈们的谆谆教导,晚辈们当耳听心受。

3
耳闻目击 [ ěr wén mù jī ]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秦牧《花蜜与蜂刺》:“这类素材,显然和他在狱中耳闻目击的事情有密切的关联。”

4
耳闻则诵 [ ěr wén zé sòng ]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我希望有耳闻则诵的本事

5
耳目一新 [ ěr mù yī xīn ]

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6
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

7
耳闻目睹 [ ěr wén mù dǔ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鲁迅《呐喊 一件小事》)

8
耳鬓厮磨 [ ěr bìn sī mó ]

鬓:鬓发;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厮:互相;磨:擦。头靠得很近;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

自此耳鬓厮磨,亲同形影。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9
耳提面命 [ ěr tí miàn mìng ]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清 李渔《曲话 结构》)

10
耳聪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此时服了朱草,只觉耳聪目明,谁知回想幼年所读经书,不但丝毫不忘,就是平时所作诗文,也都如在目前。(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