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置之度外

置之度外读音

  • 读音:

    zhì zhī dù wài

  • 注音:

    ㄓˋ ㄓ ㄉㄨˋ ㄨㄞˋ

  • 解释: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 例子:

    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 辨析:

    “置”,不能写作“知”。

  •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谜语:

    贴肚皮膏

  • 感情:

    置之度外是褒义词。

  • 近义: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漠然置之

  • 反义:

    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 英语:

    disregard entirely

  • 俄语:

    пренебрегáть(игнорировать)

  • 法语:

    négliger sciemment(laisser tomber)

置之度外成语接龙:

1
外交词令 [ wài jiāo cí lìng ]

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2
令不虚行 [ lìng bù xū xíng ]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3
行下春风望夏雨 [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 ]

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

4
雨丝风片 [ yǔ sī fēng piàn ]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2回:“镜里娥眉天样远,画廉外雨丝风片。”

5
片云遮顶 [ piàn yún zhē dǐng ]

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

6
顶名冒姓 [ dǐng míng mào xìng ]

谓冒充他人。

7
姓甚名谁 [ xìng shèn míng shuí ]

询问打听人的姓名。

欧阳山《三家巷》:“到如今还不知他姓甚名谁的那个坏蛋。”

8
谁是谁非 [ shuí shì shuí fēi ]

犹言谁对谁错。

谁是谁非谁曲谁直,没梁桶儿一再休提!明 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

9
非亲非故 [ fēi qīn fēi gù ]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虽承王翁盛意,非亲非故,难以打搅。(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10
故人之情 [ gù rén zhī qíng ]

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新五代史·汉臣传·刘铢》:“太祖使人责铢曰:‘与公共事先帝,独无故人之情乎?’”

相关成语:

1
众矢之的 [ zhòng shǐ zhī dì ]

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

语堂为提倡语录体,在此几成众矢之的。(《鲁迅书信集 致许寿裳》)

2
在天之灵 [ zài tiān zhī líng ]

已经升天的灵魂。指已经去世的人的精神。

我并非说,大家都须天天去痛哭流涕,以凭吊先烈的“在天之灵”,一年中有一天记住他们就可以了。(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

3
置若罔闻 [ zhì ruò wǎng wén ]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4
总而言之 [ zǒng ér yán zhī ]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毛泽东选集 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5
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瞿秋白《乱弹 水陆道场》:“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

6
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7
偶一为之 [ ǒu yī wéi zhī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我不会写诗,那不过是偶一为之而已。

8
操必胜之券 [ 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 ]

操:掌握;券:凭证。手里掌握必胜的凭证。指十分有把握。

9
昆仑之球琳 [ kūn lún zhī qiú lín ]

球琳:美玉。昆仑山上的美玉。比喻极为珍贵的物品

10
贼夫人之子 [ zéi fū rén zhī zǐ ]

贼:毁坏;夫:这,那。害了人家的儿子。对引导别人犯错误者的斥责。

晋·孙盛《魏氏春秋》:“盛以此为美谈,无乃贼夫人之子与?”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