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家法

zǔ zōng jiā fǎ
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祖宗家法

祖宗家法读音

  • 读音:

    zǔ zōng jiā fǎ

  • 注音:

    ㄗㄨˇ ㄗㄨㄥ ㄐ一ㄚ ㄈㄚˇ

  • 解释:

    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不要说好是妃子,就是皇后,也严禁寻国事说一句话。这是规矩,也叫做‘祖宗家法’。”

  •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感情:

    祖宗家法是中性词。

祖宗家法成语接龙:

1
法不传六耳 [ fǎ bù chuán liù ěr ]

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佛门有句话,法不传六耳。大师父总该知道。《花城》1981年第4期

2
耳不忍闻 [ ěr bù rěn wén ]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中国的西北角 贺兰山的四边》:“其启行也,数日前号泣震地,耳不忍闻。”

3
闻一知二 [ wén yī zhī èr ]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5回:“古人云闻一知二,与你说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

4
二一添作五 [ èr yī tiān zuò wǔ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我们一言为定,不管赚多赚少,二一添作五。

5
五世其昌 [ wǔ shì qí chāng ]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叫徐世昌。五世其昌的世昌。”

6
昌亭之客 [ chāng tíng zhī kè ]

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若使恩裁口腹,空留安邑之宾;惠阙始终,取恨昌亭之客。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

7
客囊羞涩 [ kè náng xiū sè ]

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8
涩于言论 [ sè yú yán lùn ]

形容说话迟钝。

9
论世知人 [ lùn shì zhī rén ]

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

《中国现在记》楔子:“但是穷而在下,权不我操,虽抱着拨乱反正之心,与那论世知人之识,也不过空口说白话,谁来睬我?”

10
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

相关成语:

1
左家娇女 [ zuǒ jiā jiāo nǚ ]

晋左思《娇女诗》有“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之句,后以“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

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2
作法自毙 [ zuò fǎ zì bì ]

毙: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却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怎奈此时官场中人,十居其九是吃烟的,那一个肯建这个政策作法自毙呢?(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

3
作法自弊 [ zuò fǎ zì bì ]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章谊叟侍郎有田有明州……叹其赋重。从兄彦武在俯视曰:‘此作法自弊之过也。’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

4
执法犯法 [ zhí fǎ fàn fǎ ]

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

这年头执法犯法的事情时有发生

5
息影家园 [ xī yǐng jiā yuán ]

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

6
家财万贯 [ jiā cái wàn guàn ]

万贯:古代用绳索穿钱,1贯=1000文,钱很多。形容十分富有。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8回:“俗话说‘家财万贯,不如薄艺防身’。”

7
执法无私 [ zhí fǎ wú sī ]

执行法令非常坚定,毫不动摇。

社会需要执法无私,但事实远非如此

8
弃俗出家 [ qì sú chū jiā ]

弃:放弃;俗:尘俗。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姓陈名义,三举不第,因此弃俗出家,在灵隐寺做侍者。”

9
勤俭持家 [ qín jiǎn chí jiā ]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巴金《谈<秋>》:“钱不够花,也不想勤俭持家,却仍然置身在亲戚中间充硬汉。”

10
家人父子 [ jiā rén fù zǐ ]

家人:一家人。指一家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由此如家人父子,无复猜忌矣。”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