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奢宁俭

lǐ shē níng jiǎn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礼奢宁俭

礼奢宁俭读音

  • 读音:

    lǐ shē níng jiǎn

  • 注音:

    ㄌ一ˇ ㄕㄜ ㄋ一ㄥˊ ㄐ一ㄢˇ

  • 解释: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 例子:

    《梁书·顾宪之传》:“丧易宁戚,自是亲亲之情;礼奢宁俭。差可得由吾意。”

  •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感情:

    礼奢宁俭是中性词。

礼奢宁俭成语接龙:

1
俭不中礼 [ jiǎn bù zhòng lǐ ]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珪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旧唐书·王珪传》

2
礼不亲授 [ lǐ bù qīn shòu ]

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3
授业解惑 [ shòu yè jiě huò ]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明史·张昭传》:“及受职泮林,猥琐贪饕,要求百故,而授业解惑,莫措一词。”

4
惑世盗名 [ huò shì dào míng ]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我们要认清这些惑世盗名之徒

5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6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7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8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9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10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相关成语:

1
礼顺人情 [ lǐ shùn rén qíng ]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2
礼为情貌 [ lǐ wéi qíng mào ]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晋·阮侃《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故知臣子之情,尽斯心而已。所谓礼为情貌者耳。”

3
礼无不答 [ lǐ wú bù dá ]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礼记·燕义》

4
礼先壹饭 [ lǐ xiān yī fàn ]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文》

5
礼先一饭 [ lǐ xiān yī fàn ]

见“礼先壹饭”。

6
礼让为国 [ lǐ ràng wéi guó ]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7
礼坏乐崩 [ lǐ huài yuè bēng ]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朱自清《经典常谈》:“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

8
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9
礼义廉耻 [ lǐ yì lián chǐ ]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旧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做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10
礼仪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