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事,慎于言
mǐn yú shì,shèn yú yán敏于事,慎于言读音
敏于事,慎于言成语接龙:
- 1
-
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便惹得那些轻薄男人,言三语四的,岂不从此多事?”
- 2
-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 3
-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 4
-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 5
-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 6
-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 7
-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 8
-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 9
-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 10
-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相关成语:
- 1
-
存十一于千百 [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 ]
指亡多而存少。
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
- 2
-
敢怨而不敢言 [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 3
-
名不正,言不顺 [ 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 4
-
经一事,长一智 [ jīng yī shì,zhǎng yī zhì ]
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然而‘经一事,长一智’,二十世纪已过了四分之一。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 5
-
歌于斯,哭于斯 [ gē yú sī,kū yú sī ]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周作人《自己的文章》:“中国是我的本国,是我歌于斯,哭于斯的地方。”
- 6
-
明人不做暗事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冰心《冬儿姑娘》:“明人不做暗事,您这样叫我们小孩子瞧着也不好!”
- 7
-
立于不败之地 [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刘伯承《回忆长征》)
- 8
-
喜怒不形于色 [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 ]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 9
-
流言止于智者 [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流言止于智者,诸兄都是高人,怎么以戏言当真?”
- 10
-
事实胜于雄辩 [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