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

lěng yǎn páng guān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冷眼旁观

冷眼旁观读音

  • 读音:

    lěng yǎn páng guān

  • 注音:

    ㄌㄥˇ 一ㄢˇ ㄆㄤˊ ㄍㄨㄢ

  • 解释: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 出处:

    宋 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 例子:

    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

  • 辨析:

    “观”,不能写作“关”。

  •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 感情:

    冷眼旁观是贬义词。

  • 近义: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漠然置之

  • 反义: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热情洋溢

  • 英语:

    a cold eye spectator

  • 俄语:

    оставáться безучáстным зрителем

冷眼旁观成语接龙:

1
观于海者难为水 [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 ]

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饮到半晌,真个是观于海者难为水,不但众人心中都有一点不足之意,就是……”

2
水中捉月 [ shuǐ zhōng zhuō yuè ]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元·王洁《浣溪沙·兹据律补》:“水中捉月事同然,隔靴抓痒越孜煎。”

3
月下星前 [ yuè xià xīng qián ]

指月夜良宵。

4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早晓得这样,我们就不慌动手,现在弄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6
巴三揽四 [ bā sān lǎn sì ]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7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8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9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10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相关成语:

1
冷暖自知 [ lěng nuǎn zì zhī ]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人师也。(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

2
另眼相看 [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自己又仗着是刑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3
冷血动物 [ lěng xuè dòng wù ]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没想到满小姐竟是冷血动物!”

4
冷言冷语 [ lěng yán lěng yǔ ]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朱老忠一问,严志和又火呛起来,冷言冷语说:“那谁又知道呢?”(梁斌《红旗谱》三十六)

5
冷嘲热讽 [ lěng cháo rè fěng ]

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见了老徐,说了几句冷嘲热讽的话儿。(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六回)

6
目知眼见 [ mù zhī yǎn jiàn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7
眉花眼笑 [ méi huā yǎn xiào ]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他听了人家的祝贺语,眉花眼笑地答谢。叶圣陶《一个朋友》

8
目不旁视 [ mù bù páng shì ]

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

老舍《骆驼祥子》:“他目不旁视,仿佛街上没有人,也没有东西。”

9
眉高眼低 [ méi gāo yǎn dī ]

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21章:“我端上银碗讨饭,还看人家的眉高眼低……”

10
明若观火 [ míng ruò guān huǒ ]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周作人《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这个主张的理由明若观火,一国的文学如不是国民的,那么应当如何。”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