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涉水

pá shān shè shuǐ
形容路途艰辛。
爬山涉水

爬山涉水读音

  • 读音:

    pá shān shè shuǐ

  • 注音:

    ㄆㄚˊ ㄕㄢ ㄕㄜˋ ㄕㄨㄟˇ

  • 解释:

    形容路途艰辛。

  • 出处:

    范金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 例子:

    我们一路爬山涉水,终于到达了长城

  •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

  • 感情:

    爬山涉水是中性词。

  • 近义:

    跋山涉水

  • 反义:

    一帆风顺

  • 英语:

    make a difficult journey(travel across mountains and rivers)

爬山涉水成语接龙:

1
水中捉月 [ shuǐ zhōng zhuō yuè ]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元·王洁《浣溪沙·兹据律补》:“水中捉月事同然,隔靴抓痒越孜煎。”

2
月下星前 [ yuè xià xīng qián ]

指月夜良宵。

3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早晓得这样,我们就不慌动手,现在弄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5
巴三揽四 [ bā sān lǎn sì ]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6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7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8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9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10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相关成语:

1
爬梳剔抉 [ pá shū tī jué ]

整理选择。

朱自清《语言志辨》序:“这固然得费一番爬梳剔抉的功夫。”

2
爬梳洗剔 [ pá shū xǐ tī ]

见“爬梳剔抉”。

3
歠菽饮水 [ pá shū yǐn shuǐ ]

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

《晋书·翟庄传》:“晚节亦不复钓,端居筚门,歠菽饮水。”

4
盘水加剑 [ pán shuǐ jiā jiàn ]

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加剑:自杀。

太祖常与侍臣论待大臣之礼,太史令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未尝轻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体。’《明史·刑法志三》

5
排山压卵 [ pái shān yā luǎn ]

比喻事情极容易成功,毫不费力。

清·钱谦益《送马撰倩归会稽》诗:“闭口捕舍岂容遁,排山压卵孰与争!”

6
判若水火 [ pàn ruò shuǐ huǒ ]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若各存意见,则依附之小人,遂至妄为揣摩,群相附和,渐至判若水火。《清朝野史大观》卷三

7
被山带河 [ pī shān dài hé ]

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被山带河,金城千里。(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8
爬罗剔抉 [ pá luó tī jué ]

爬罗:搜集;剔抉:筛选。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

这固然得费一番爬罗剔抉的工夫。(朱自清《诗言南辨 序》)

9
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 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10
萍水相逢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此生平第二知心交也。惜萍水相逢,聚首无多日耳。(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