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鸣狗盗

hú míng gǒu dào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狐鸣狗盗

狐鸣狗盗读音

  • 读音:

    hú míng gǒu dào

  • 注音:

    ㄏㄨˊ ㄇ一ㄥˊ ㄍㄡˇ ㄉㄠˋ

  • 解释: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 出处:

    《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感情:

    狐鸣狗盗是中性词。

狐鸣狗盗成语接龙:

1
盗亦有道 [ dào yì yǒu dào ]

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尝举以告姚安公,谓盗亦有道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2
道三不着两 [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

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的。莺儿一个人,不够服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3
两世为人 [ liǎng shì wéi rén ]

好象重新来到人间。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

事隔几年重来故地,我还真有两世为人之感

4
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

5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bǎ wàn mǎi zhái,qiān wàn mǎi lín ]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人生孰若安居之乐?(宋 辛弃疾《新居上梁文》)

6
邻女窥墙 [ lín nǚ kuī qiáng ]

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7
墙上泥皮 [ qiáng shàng ní pí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媳妇儿是墙上泥皮。”

8
皮不存而毛焉附 [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 ]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9
附上罔下 [ fù shàng wǎng xià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

10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相关成语:

1
狐鸣篝火 [ hú míng gōu huǒ ]

见“狐鸣鱼书”。

2
狐鸣篝中 [ hú míng gōu zhōng ]

见“狐鸣鱼书”。

3
狐鸣枭噪 [ hú míng xiāo zào ]

喻小人嚣张。

4
狐鸣鱼书 [ hú míng yú shū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如狐鸣鱼书之类,至诈为吉兆以动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5
河清社鸣 [ hé qīng shè míng ]

《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清社鸣,千载启兴王之道;天长地久,万邦倾祝圣之心。宋·王禹偁《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

6
狐疑不决 [ hú yí bù jué ]

狐疑:狐性多疑;犹豫;决:决断。像狐狸那样多疑虑而拿不定主意。比喻同事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县官听说,也自狐疑不决起来,暗想道:这事倒是我认错了?(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

7
诲淫诲盗 [ huì yín huì dào ]

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招致别人来偷盗;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也是引诱别人来调戏。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

“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8
画虎成狗 [ huà hǔ chéng gǒu ]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胭脂》)

9
狐虎之威 [ hú hǔ zhī wēi ]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鲁迅《且介亭杂文 忆韦素园君》)

10
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同作亡民,相逢作楚囚之泣,或将兴狐兔之悲矣。”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