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羞变怒

nǎo xiū biàn nù
见“恼羞成怒”。
恼羞变怒

恼羞变怒读音

  • 读音:

    nǎo xiū biàn nù

  • 注音:

    ㄋㄠˇ ㄒ一ㄡ ㄅ一ㄢˋ ㄋㄨˋ

  • 解释:

    见“恼羞成怒”。

  •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发怒。

  • 感情:

    恼羞变怒是贬义词。

  • 近义:

    恼羞成怒

  • 英语:

    be ashamed into anger

恼羞变怒成语接龙:

1
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面对反革命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2
遏云绕梁 [ è yún rào liáng ]

遏:停止。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似余音绕着屋梁,不愿散去。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惊神泣鬼,皆言辞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音之嘹亮。”

3
梁上君子 [ liáng shàng jūn zǐ ]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某乙》)

4
子不语怪 [ zǐ bù yǔ guài ]

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搁过一阵。”

5
怪事咄咄 [ guài shì duō duō ]

同“咄咄怪事”。

6
咄咄书空 [ duō duō shū kōng ]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章炳麟《梁园客》诗自注

7
空中楼阁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 结构第一》)

9
楼台亭阁 [ lóu tái tíng gé ]

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除了楼台亭阁之处,单是厅堂,就有三十八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

相关成语:

1
怒目而视 [ nù mù ér shì ]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他们俩都是小心眼之人,刚才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吵起来,竟达到怒目而视的程度。

2
怒猊渴骥 [ nù ní kě jì ]

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3
怒目横眉 [ nù mù héng méi ]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怒目横眉、挺胸凸肚的一群人。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4
怒火中烧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听到那淫妇口出恶语,宋江气得怒火中烧,提刀上前,一刀结果了她的性命。

5
怒目切齿 [ nù mù qiè chǐ ]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

谈到这些,壮族老人和两三个壮族年轻人都怒目切齿。(秦牧《壮族与我》)

6
囊中羞涩 [ náng zhōng xiū sè ]

囊:口袋。指口袋中的钱不多了。

孙犁《告别》:“最初,我囊中羞涩,也曾交臂相失。”

7
怒气冲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任大老爷见了,更加怒气冲天。(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三回)

8
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听了大家的批评,他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9
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面对反革命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10
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宋 岳飞《满江红》词)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