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

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读音

  • 读音:

    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

  • 注音:

    一ㄤˊ ㄇㄠˊ ㄔㄨ ㄗㄞˋ 一ㄤˊ ㄕㄣ ㄕㄤˋ

  • 解释: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 出处:

    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 例子:

    邹韬奋《萍踪忆语》:“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谜语:

    羊毛的来源

  • 感情: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贬义词。

羊毛出在羊身上成语接龙:

1
上上下下 [ shàng shàng xià xià ]

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

邓小平《总结经验,使用人才》:“你们从下面上来,左邻右舍,上上下下,接触广泛,了解的人多。”

2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3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4
简丝数米 [ jiǎn sī shǔ mǐ ]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5
米已成炊 [ mǐ yǐ chéng chuī ]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事前没计划好,现在米已成炊,要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

6
炊沙作糜 [ chuī shā zuò mí ]

同“炊沙作饭”。

7
糜躯碎首 [ mí qū suì shǒu ]

指粉身碎骨。

8
首下尻高 [ shǒu xià kāo gāo ]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清·王韬《择友说》:“若其猝逢显士,则首下尻高,偶遇寒丁,则颜骄色变。”

9
高下任心 [ gāo xià rèn xīn ]

见“高下在心”。

10
心上心下 [ xīn shàng xīn xià ]

形容心神不安。

相关成语:

1
新官上任三把火 [ 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新官上任三把火’,该当避他一避,偏偏‘吃盐水’让他撞见。”

2
一年之计在于春 [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 ]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31章:“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早作安排迎春耕。”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

4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bǒ zhī yáng zhī,kāng bǐ zài qián ]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明·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亦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云尔。”

5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 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 ]

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2回:“浮图七级,重在合尖,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6
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 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 ]

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7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huò cóng kǒu chū,bìng cóng kǒu rù ]

祸:灾祸。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8
跳在黄河也洗不清 [ tiào zài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 ]

9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zuǐ shàng wú máo,bàn shì bù láo ]

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

老舍《正红旗下》:“我的身份低,又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如请上我父亲和正翁。”

10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 zhù gěng zài qián,zhù yē zài hòu ]

祝:祝祷;哽、噎:食物塞住喉咙。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三老、五更进餐时,派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事五更,……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