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南彻北

tōng nán chè běi
谓贯穿南北。
通南彻北

通南彻北读音

  • 读音:

    tōng nán chè běi

  • 注音:

    ㄊㄨㄥ ㄋㄢˊ ㄔㄜˋ ㄅㄟˇ

  • 解释:

    谓贯穿南北。

  • 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方位等。

  • 感情:

    通南彻北是中性词。

通南彻北成语接龙:

1
北叟失马 [ běi sǒu shī mǎ ]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北叟失马的事情也未必不发生

2
马上功成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 ]

指凭武功建国。

历史上马上功成的朝代有好几个

3
成一家言 [ chěng yī jiān yán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元史·苏天爵传》:“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

4
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便惹得那些轻薄男人,言三语四的,岂不从此多事?”

5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6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7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8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9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10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相关成语:

1
通前澈后 [ tōng qián chè hòu ]

见“通前彻后”。

2
通前彻后 [ tōng qián chè hòu ]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如今说书的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算通前彻后交待明白了,然后再言归正传。”

3
通前至后 [ tōng qián zhì hòu ]

见“通前彻后”。

4
通衢广陌 [ tōng qú guǎng mò ]

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

曾朴《孽海花》第23回:“只觉得先走的倒都是平如砥、直如绳的通衢广陌,一片太阳光照着马蹄蹴起的香尘,一闪一闪的发出金光。”

5
通衢大邑 [ tōng qú dà yì ]

同“通都大邑”。

6
通权达理 [ tōng quán dá lǐ ]

通晓权宜与事理。

7
通儒达识 [ tōng rú dá shí ]

见“通儒达士”。

8
通儒达士 [ tōng rú dá shì ]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开元占经天体浑宗后》:“然其流行,布衣群书,通儒达士,未之考正。”

9
通儒硕学 [ tōng rú shuò xué ]

犹言通儒达士。

《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部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10
通上彻下 [ tōng shàng chè xià ]

①谓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8回:“取过袍笏、冠带、靴袜之类,通上彻下,回敬一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