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孝出悌
rù xiào chū tì入孝出悌读音
入孝出悌成语接龙:
- 2
-
出一头地 [ chū yī tóu dì ]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
钱文敏尚书虽师之而为黄子久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出一头地。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
- 3
-
地上天官 [ dì shàng tiān guān ]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 4
-
官不威,爪牙威 [ guān bù wēi,zhǎo yá wēi ]
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
- 5
-
威仪孔时 [ wēi yí kǒng shí ]
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
- 6
-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 7
-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 8
-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 9
-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 10
-
鸣于乔木 [ míng yú qiáo mù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相关成语:
- 1
-
入邦问俗 [ rù bāng wèn sú ]
见“入国问俗”。
- 2
-
入阁登坛 [ rù gé dēng tán ]
犹命相拜将。谓荣任高官显爵。
- 3
-
入骨相思 [ rù gǔ xiāng sī ]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 4
-
入海算沙 [ rù hǎi suàn shā ]
①到海底数沙子。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清·钱谦益《宋文宪<护法录>序》:“文宪三阅大藏,入海算沙,有如指掌。”
- 5
-
入火赴汤 [ rù huǒ fù tāng ]
喻不避艰险。
- 6
-
日出不穷 [ rì chū bù qióng ]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新的尊严者日出不穷,对于旧的尊严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们一多,也会损伤神秘性的。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 7
-
日出三竿 [ rì chū sān gān ]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唐·刘禹锡《竹枝词》)
- 8
-
入国问俗 [ rù guó wèn sú ]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12章:“这也是孟子所说,‘入境问禁,入国问俗’的道理。”
- 9
-
入井望天 [ rù jǐng wàng tiān ]
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 10
-
入境问禁 [ rù jìng wèn jìn ]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