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膏剩馥

cán gāo shèng fù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残膏剩馥

残膏剩馥读音

  • 读音:

    cán gāo shèng fù

  • 注音:

    ㄘㄢˊ ㄍㄠ ㄕㄥˋ ㄈㄨˋ

  • 解释: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 出处:

    《新唐书 杜甫传赞》:“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 例子:

    清·吴伟业《画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黄金投,残膏剩馥鸡林求。”

  • 用法:

    作宾语;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 感情:

    残膏剩馥是中性词。

  • 近义:

    余膏剩馥

  • 英语:

    the lasting fragrance of a broken grease

残膏剩馥成语接龙:

2
剩山残水 [ shèng shān cán shuǐ ]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3
水中捉月 [ shuǐ zhōng zhuō yuè ]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元·王洁《浣溪沙·兹据律补》:“水中捉月事同然,隔靴抓痒越孜煎。”

4
月下星前 [ yuè xià xīng qián ]

指月夜良宵。

5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早晓得这样,我们就不慌动手,现在弄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7
巴三揽四 [ bā sān lǎn sì ]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8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9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10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相关成语:

1
残羹冷炙 [ cán gēng lěng zhì ]

残:剩余的;羹:有浓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饭菜。旧时引申为权贵们的施舍。有时亦比喻饮食节俭;生活清苦。也作“残杯冷炙”、“羹残炙冷”。

做人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残羹冷炙之辱。

2
残民害理 [ cán mín hài lǐ ]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3
残年暮景 [ cán nián mù jǐng ]

指人到了晚年。

秦母见叔宝又要出门,眼中流泪道:“我儿,我残年暮景,喜和是相逢,怕的是别离。”(清 无名氏《说唐》第十回)

4
残年余力 [ cán nián yú lì ]

指年老体衰。

我要充分利用这残年余力为社会发挥余热

5
残山剩水 [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在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6
残民害物 [ cán mín hài wù ]

残:伤害。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而上之所用者,莫非残民害物之人矣。清·黄宗羲《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

7
残民以逞 [ cán mín yǐ chěng ]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8
残羹剩饭 [ cán gēng shèng fàn ]

吃剩的饭菜,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儿东西。

季羡林《我的家》:“她俩却坐在旁边看着我们狼吞虎咽,自己只吃残羹剩饭。”

9
残兵败将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侯匪又转向那一撮残兵败将动员起来。(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10
残花败柳 [ cán huā bài liǔ ]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王朔《过把瘾就死》:“她如今也是残花败柳了,刚离了婚,也不那么清高了。”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