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

zhì zài sì fāng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志在四方

志在四方读音

  • 读音:

    zhì zài sì fāng

  • 注音:

    ㄓˋ ㄗㄞˋ ㄙˋ ㄈㄤ

  • 解释: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 出处: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 例子: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5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

  •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 谜语:

  • 感情:

    志在四方是褒义词。

  • 近义:

    雄心壮志

  • 反义:

    鼠目寸光、胸无大志

志在四方成语接龙:

1
方丈盈前 [ fāng zhàng yíng qián ]

方丈:一丈见方;盈:满。吃饭时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形容饮食奢华。

2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早晓得这样,我们就不慌动手,现在弄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4
巴三揽四 [ bā sān lǎn sì ]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5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6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7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8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9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10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相关成语:

1
智圆行方 [ zhì yuán xíng fāng ]

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明·张居正《襄毅杨公墓志铭》:“维公之德,智圆行方,忠不近名,言不泥常。”

2
智珠在握 [ zhì zhū zài wò ]

智珠:佛教指本性的智慧。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

3
在劫难逃 [ zài jié nán táo ]

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毛泽东《论持久战》)

4
志在千里 [ zhì zài qiān lǐ ]

形容志向远大。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四哥,你果有此心,眼前倒有个机会,可以做一番事业。”

5
张三李四 [ zhāng sān lǐ sì ]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6
志士仁人 [ zhì shì rén rén ]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旧中国,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探索真理而流血牺牲。

7
志大才疏 [ zhì dà cái shū ]

志:抱负;疏:粗疏;薄弱。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此人言过其实,志大才疏。

8
壮志凌云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9
纵横四海 [ zòng héng sì hǎi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10
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鲁迅《坟 灯下漫笔》)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