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读音

  • 读音: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

  • 注音:

    ㄍㄠ ㄕㄢ 一ㄤˇ ㄓˇ,ㄐ一ㄥˇ ㄒ一ㄥˊ ㄒ一ㄥˊ ㄓˇ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例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感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中性词。

  • 英语:

    showing great respect for a worthy man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成语接龙:

1
止于至善 [ zhǐ yú zhì shàn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2
善与人交 [ shàn yǔ rén jiāo ]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晋书 邓攸传》)

3
交口同声 [ jiāo kǒu tóng shēng ]

犹言众口一词。

《天讨·谕保皇会檄》:“凡在满洲朝廷者,已交口同声,称康梁为忠臣义士,特不敢言之于西太后耳。”

4
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5
西台痛哭 [ xī tái tòng kū ]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风流十年无遗爱,谁解西台痛哭诗。叶叶《书壬子宫驼记后》诗

6
哭丧着脸 [ kū sāng zhe liǎn ]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金光亮一个人跪在老地主的坟前,哭丧着脸开始了他的祭祖仪式。”

7
脸无人色 [ liǎn wú rén sè ]

形容极端恐惧。

8
色中饿鬼 [ sè zhōng è guǐ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二回:“怎奈这个皇上是个色中饿鬼。”

9
鬼使神差 [ guǐ shǐ shén chāi ]

鬼神暗中支配着。比喻行动不由自主;事出意外。

正是呢,这是一高兴起灶,鬼使神差来了这些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10
差三错四 [ chā sān cuò sì ]

颠倒错乱。

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元曲选 合同文字》)

相关成语: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4
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 tuī bō zhù lán,zòng fēng zhǐ liáo ]

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扩大影响。

5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fú wú shuāng zhì,huò bù dān xíng ]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那金莲听了,心里犹如刀割一般,说道:“公子,这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总是我王金莲害了公子。”清·佚名《说呼全传》第十回

6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fú wú shuāng jiàng,huò bù dān xíng ]

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8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

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吴荪甫,以及他的同志孙吉人他们,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难道就怕了什么?(茅盾《子夜》十)

9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10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一时说一时。”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