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

fǎn qiú zhū jǐ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读音

  • 读音:

    fǎn qiú zhū jǐ

  • 注音:

    ㄈㄢˇ ㄑ一ㄡˊ ㄓㄨ ㄐ一ˇ

  • 解释: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例子:

    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二程全书 伊川易品三》)

  • 辨析:

    “己”,不能写作“已”。

  • 用法:

    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感情:

    反求诸己是褒义词。

  • 近义:

    闭门思过、严于律己、反躬自省、反躬自问

  • 反义:

    苛求于人

  • 英语: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反求诸己成语接龙:

1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2
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

3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bǎ wàn mǎi zhái,qiān wàn mǎi lín ]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人生孰若安居之乐?(宋 辛弃疾《新居上梁文》)

4
邻女窥墙 [ lín nǚ kuī qiáng ]

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5
墙上泥皮 [ qiáng shàng ní pí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媳妇儿是墙上泥皮。”

6
皮不存而毛焉附 [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 ]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7
附上罔下 [ fù shàng wǎng xià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

8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9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10
简丝数米 [ jiǎn sī shǔ mǐ ]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相关成语:

1
反璞归真 [ fǎn pú guī zhēn ]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2
反裘负刍 [ fǎn qiú fù chú ]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3
反手可得 [ fǎn shǒu kě dé ]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我等费了许多军马,用了许多钱粮,目下南郡反手可得。(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4
反水不收 [ fǎn shuǐ bù shōu ]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谁都知道反水不收的道理

5
反眼不识 [ fǎn yǎn bù shí ]

翻脸不认人。

他经常以反眼不识的态度待人

6
反治其身 [ fǎn zhì qí shēn ]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7
反老还童 [ fǎn lǎo huán tóng ]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取此水用美玉为屑,调和服之,可以反老还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8
反哺之情 [ fǎn bǔ zhī qíng ]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他按月把钱寄给乡下的母亲,好让母亲从这反哺之情中来体会儿子对她的孝心。

9
反哺之私 [ fǎn bǔ zhī sī ]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我们都有反哺之私,赡养老人是天职。

10
反经行权 [ fǎn jīng xíng quán ]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只得反经行权,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他日娶了正妻,遣还了他亦无不可。(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