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摇地动

shān yáo dì dòng
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山摇地动

山摇地动读音

  • 读音:

    shān yáo dì dòng

  • 注音:

    ㄕㄢ 一ㄠˊ ㄉ一ˋ ㄉㄨㄥˋ

  • 解释:

    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 出处:

    《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 例子: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帐外一呼百应地向远处传去,真是威风凛凛,杀气森森,说句话山摇地动。”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声势浩大。

  • 感情:

    山摇地动是中性词。

  • 近义:

    地动山摇

  • 英语:

    powerful(the mountain swayed and the earth trembled)

山摇地动成语接龙:

1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2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3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4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5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6
鸣于乔木 [ míng yú qiáo mù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7
木人石心 [ mù rén shí xīn ]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 秦醇《谭意歌传》)

8
心上心下 [ xīn shàng xīn xià ]

形容心神不安。

9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10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相关成语:

1
山栖谷隐 [ shān qī gǔ yǐn ]

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

我还真想过着山栖谷隐的生活

2
山肴野蔌 [ shān yáo yě sù ]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今日难得二位将军到此,山肴野蔌,且权当接风。(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五回)

3
山颓木坏 [ shān tuí mù huài ]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4
山包海容 [ shān bāo hǎi róng ]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

5
山崩钟应 [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

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清·黄宗羲《<范熊岩文集>序》:“先生不论友与未友,知其为名士,山崩钟应,便欲为之分痛。”

6
山中宰相 [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在家丰衣足食,肥马轻裘,紫蟹黄鸡,山肴海味,称不得是个山中宰相!”

7
升山采珠 [ shēng shān cǎi zhū ]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8
山溜穿石 [ shān liù chuān shí ]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9
山节藻棁 [ shān jié zǎo lì ]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元·李羽中《日闻录》:“山节藻棁,丹楹刻桷,以诸侯大夫而越等用之,犹见讥诮。”

10
山崩海啸 [ shān bēng hǎi xiào ]

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茅盾《为<亲人们>》:“神往于山崩海啸,绚烂辉煌,而对于朴素平易不感兴趣的人们,是不会感到的。”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