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新不旧

bàn xīn bù jiù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半新不旧

半新不旧读音

  • 读音:

    bàn xīn bù jiù

  • 注音:

    ㄅㄢˋ ㄒ一ㄣ ㄅㄨˋ ㄐ一ㄡˋ

  • 解释: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只见一个七八十岁的白须老儿,戴一顶牙色绒巾,穿一件半新不旧的褐子道袍。”

  • 例子:

    邓秀梅看他头上戴一顶浅灰绒帽子,上身穿件半新不旧的青布棉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

  •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不新不旧。

  • 感情:

    半新不旧是中性词。

  • 近义:

    半新半旧

  • 英语:

    not new though not wornout

  • 俄语:

    понóшенный

半新不旧成语接龙:

1
旧事重提 [ jiù shì zhòng tí ]

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过去的恩恩怨怨早已时过境迁,又何必旧事重提呢?

2
提剑汗马 [ tí jiàn hàn mǎ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3
马上功成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 ]

指凭武功建国。

历史上马上功成的朝代有好几个

4
成一家言 [ chěng yī jiān yán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元史·苏天爵传》:“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

5
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便惹得那些轻薄男人,言三语四的,岂不从此多事?”

6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7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8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9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10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相关成语:

1
不过尔尔 [ bù guò ěr ěr ]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白狼竟露布讨袁,斥为神奸国贼,文辞工炼,相传为陈琳讨曹,不过尔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回)

2
不乏其人 [ bù fá qí rén ]

乏:缺乏;其人:那样的人。不缺少那样的人。

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鲁迅《朝花夕拾 后记》)

3
不甚了了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我回家去了三年,外面的事情,不甚了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七回)

4
不可名状 [ bù kě míng zhuàng ]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拜住不敢十分抬头,已自看得较切,不比前日墙外影响,心中喜不不可名状。(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5
半老徐娘 [ bàn lǎo xú niáng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九章:“虽是半老徐娘,皮肤白皙,显得很年轻。”

6
不骄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在成绩面前,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7
并行不悖 [ bìng xíng bù bèi ]

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

发展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这是并行不悖。

8
不成体统 [ bù chéng tǐ tǒng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这是件不成体统的事,谁也不要再问了。

9
宝刀不老 [ bǎo dāo bù lǎo ]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孙犁《文事琐谈》:“我从来不相信,朋友们对我说的,什么‘宝刀不老’呀,‘不减当年’呀,一类的话。”

10
不可救药 [ bù kě jiù yào ]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不可救药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