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济可

yǐ bù jì kě
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以不济可

以不济可读音

  • 读音:

    yǐ bù jì kě

  • 注音:

    一ˇ ㄅㄨˋ ㄐ一ˋ ㄎㄜˇ

  • 解释:

    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 例子:

    营平(赵充国,封营平侯)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谕其信。《汉书·叙传下》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感情:

    以不济可是中性词。

以不济可成语接龙:

1
可一而不可再 [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 ]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戒生曰:‘事可一而不可再。’生不应而归。”

2
再三再四 [ zài sān zài sì ]

重复好几次。

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

3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4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5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6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7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8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9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10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相关成语:

1
以词害意 [ yǐ cí hài yì ]

见“以辞害意”。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七卷:“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2
以辞取人 [ yǐ cí qǔ rén ]

见“以言取人”。

3
以此类推 [ yǐ cǐ lèi tuī ]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先生不信,拣几个岛名试试他,果然记得,那真没法难他了。以此类推,可见浅近的物理学,生理学等类,他都晓得。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五回

4
以党举官 [ yǐ dǎng jǔ guān ]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5
以大恶细 [ yǐ dà è xì ]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6
以德追祸 [ yǐ dé zhuī huò ]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7
以恶报恶 [ yǐ è bào è ]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他不主张以恶报恶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们去当兵,我们不去当兵。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

8
以耳为目 [ yǐ ěr wéi mù ]

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

据我那小东人说得来十三妹姑娘怎的个孝义,怎的个英雄,我那老东人以耳为目,便轻信了这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9
以耳代目 [ yǐ ěr dài mù ]

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以耳代目的做法不可取

10
以法为教 [ yǐ fǎ wéi jiào ]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