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因奉此

děng yīn fèng cǐ
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下文”。现多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等因奉此

等因奉此读音

  • 读音:

    děng yīn fèng cǐ

  • 注音:

    ㄉㄥˇ 一ㄣ ㄈㄥˋ ㄘˇ

  • 解释:

    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下文”。现多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否则岂不仍是‘等因奉此’的一纸公文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

  • 例子:

    上级发来文件,应结合实际深入体会,考虑执行办法,绝不能照本宣科,等因奉此一番就完事大吉。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感情:

    等因奉此是贬义词。

  • 近义:

    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 反义:

    照章办事

  • 英语:

    general reference to government documents

等因奉此成语接龙:

1
此一时彼一时 [ cǐ yī shí bǐ yī shí ]

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那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吗……谁又真心去捧老校长呢!老舍《赵子曰》弟六

2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3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4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5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6
鸣于乔木 [ míng yú qiáo mù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7
木人石心 [ mù rén shí xīn ]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 秦醇《谭意歌传》)

8
心上心下 [ xīn shàng xīn xià ]

形容心神不安。

9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10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相关成语:

1
价等连城 [ jià děng lián chéng ]

谓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他从地下挖掘出这价等连城的宝物

2
区区此心 [ qū qū cǐ xīn ]

区区:微小,微薄。常作用谦词。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亦作“区区之心”。

3
曲意奉迎 [ qǔ yì fèng yíng ]

见“曲意逢迎”。

4
趋时奉势 [ qū shí fèng shì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5
实偪处此 [ shí bèng chǔ cǐ ]

《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6
收因结果 [ shōu yīn jié guǒ ]

谓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谓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

7
收因种果 [ shōu yīn zhǒng guǒ ]

见“收因结果”。

8
闲杂人等 [ xián zá rén děng ]

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外来的如吹鼓手、厨茶房,以至抬夫、轿夫这些闲杂人等过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9
一至于此 [ yī zhì yú cǐ ]

竟到如此地步。

我们的祖宗是很富强的,为什么现在贫弱一至于此呢?孙中山《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10
以此类推 [ yǐ cǐ lèi tuī ]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先生不信,拣几个岛名试试他,果然记得,那真没法难他了。以此类推,可见浅近的物理学,生理学等类,他都晓得。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五回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