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人先鞭

zhuó rén xiān biān
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
着人先鞭

着人先鞭读音

  • 读音:

    zhuó rén xiān biān

  • 注音:

    ㄓㄨㄛˊ ㄖㄣˊ ㄒ一ㄢ ㄅ一ㄢ

  • 解释:

    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

  • 出处:

    《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 用法:

    作谓语;指比别人快。

  • 感情:

    着人先鞭是中性词。

  • 近义:

    先人着鞭

着人先鞭成语接龙:

1
鞭不及腹 [ biān bù jí fù ]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则脉络相连,可以应援,邈在鄂渚,岂无鞭不及腹之虑。《宋史·李宗勉传》

2
腹中兵甲 [ fù zhōng bīng jiǎ ]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3
甲乙丙丁 [ jiá yǐ bǐng dīng ]

古代天干排序的前一到四位。指事物的顺序或事物大概轮廓。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4
丁一卯二 [ dīng yī mǎo èr ]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张平《抉择》:“基本上可以说是丁一卯二、十拿九稳。”

5
二一添作五 [ èr yī tiān zuò wǔ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我们一言为定,不管赚多赚少,二一添作五。

6
五世其昌 [ wǔ shì qí chāng ]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叫徐世昌。五世其昌的世昌。”

7
昌亭之客 [ chāng tíng zhī kè ]

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若使恩裁口腹,空留安邑之宾;惠阙始终,取恨昌亭之客。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

8
客囊羞涩 [ kè náng xiū sè ]

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9
涩于言论 [ sè yú yán lùn ]

形容说话迟钝。

10
论世知人 [ lùn shì zhī rén ]

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

《中国现在记》楔子:“但是穷而在下,权不我操,虽抱着拨乱反正之心,与那论世知人之识,也不过空口说白话,谁来睬我?”

相关成语:

1
知人论世 [ zhī rén lùn shì ]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不过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题未定”草》)

2
郑人争年 [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3
知人之明 [ zhī rén zhī míng ]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知人之明。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

4
作育人材 [ zuò yù rén cái ]

培育人才。

学政虽是差使,但一省之中,与将军、督抚平起平坐,体制尊崇,而且王先谦颇有一番作育人材的抱负。(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5
知人善任 [ zhī rén shàn rèn ]

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

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6
臧否人物 [ zāng pǐ rén wù ]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7
执鞭随蹬 [ zhí biān suí dēng ]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蹬,死亦甘心。(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8
众人国士 [ zhòng rén guó shì ]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9
至人无梦 [ zhì rén wú mèng ]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10
贼人胆虚 [ zéi rén dǎn xū ]

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这本是鸳鸯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