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宁日

guó wú níng rì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国无宁日

国无宁日读音

  • 读音:

    guó wú níng rì

  • 注音:

    ㄍㄨㄛˊ ㄨˊ ㄋ一ㄥˊ ㄖˋ

  • 解释: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 例子: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

  • 感情:

    国无宁日是中性词。

  • 近义:

    国无宁岁

  • 反义:

    国泰民安

  • 英语:

    There is no peace in the country.

国无宁日成语接龙:

1
日上三竿 [ rì shàng sān gān ]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2
竿头一步 [ gān tóu yī bù ]

比喻更进一步。

3
步人后尘 [ bù rén hòu chén ]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有科学上,我们要勇于走自己的路,绝不可步人后尘。

4
尘垢秕糠 [ chén gòu bǐ kāng ]

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世未有尘垢秕糠而足以陶铸尧、舜者,则知以书籍图史教人,必不为教育之良法,而况圣人不死,有大盗不止之惧邪。(章炳麟《与吴君遂书》

5
糠秕在前 [ kāng bǐ zài qián ]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晋书·孙绰传》:“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6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早晓得这样,我们就不慌动手,现在弄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8
巴三揽四 [ bā sān lǎn sì ]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9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10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相关成语:

1
国富民安 [ guó fù mín ān ]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2
国步艰难 [ guó bù jiān nán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际兹国步艰难,方当拨乱反正。(清 冯桂芬《复庄卫生书》)

3
国尔忘家 [ guó ěr wàng jiā ]

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鲁迅《两地书》九)

4
攻其无备 [ gōng qí wú bèi ]

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75回:“以精锐之师而攻疲惫之卒,且可攻其无备,杀他个片甲不留。”

5
公正无私 [ gōng zhèng wú sī ]

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郭沫若《论曹植》:“关于用人行政之道,在周秦之际的思想倒已经有很周密的一套想法,便是公正无私,不避亲怨,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6
公平无私 [ gōng píng wú sī ]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我们办事尽量做到公平无私

7
告贷无门 [ gào dài wú mén ]

告贷:向别人借钱。想借钱但没有地主借。指生活陷入困境。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2章:“而贫者从此告贷无门,生计俱绝矣!”

8
竿头日进 [ gān tóu rì jìn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苏曼殊《冯春航谈》:“又春航数年前所唱西曲,无如今日之美满,实觉竿头日进,剧界前途,大有望于斯人云。”

9
干云蔽日 [ gān yún bì rì ]

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干云蔽日,今官家纳凉无可御者。”

10
概日凌云 [ gài rì líng yún ]

蔽日穿云,形容很高。

或穿池运石,为山学海;或层台累构,概日凌云。《周书·武帝纪下》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