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高低
bù shí gāo dī不识高低读音
不识高低成语接龙:
- 1
-
低三下四 [ dī sān xià sì ]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 2
-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 3
-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 4
-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 5
-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 6
-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 7
-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 8
-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 9
-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 10
-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相关成语:
- 1
-
不识好歹 [ bù shí hǎo dǎi ]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不识好歹呀!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五
- 2
-
不识起倒 [ bù shí qǐ dǎo ]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茅盾《子夜》十
- 3
-
不识之无 [ bù shí zhī wú ]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3回:“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目不识之无,依草附木,云蒸龙变。”
- 4
-
不食周粟 [ bù shí zhōu sù ]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 5
-
不世之功 [ bù shì zhī gōng ]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 6
-
不知轻重 [ bù zhī qīng zhòng ]
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九回)
- 7
-
不知薡蕫 [ bù zhī dīng dǒng ]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明·董斯张《吹景集·俗语有所祖》:“吾里谓愚者曰‘不知薡蕫’。”
- 8
-
不知去向 [ bù zhī qù xiàng ]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钱钟书《围城》:“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 9
-
不知痛痒 [ bù zhī tòng yǎng ]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钱钟书《围城》:“因为这事要亲人干,旁人不知痛痒,下手太重,变成把棒打了。”
- 10
-
不知所可 [ bù zhī suǒ kě ]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只剩李秀成一人,他捧着赐袍,又是惶惑,又是悲苦,有说不出的滋味,茫然不知所可。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