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好歹

bù shí hǎo dǎi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不识好歹

不识好歹读音

  • 读音:

    bù shí hǎo dǎi

  •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ㄏㄠˇ ㄉㄞˇ

  • 解释: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 例子:

    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不识好歹呀!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五

  • 辨析:

    “歹”,不能写作“夕”。

  •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辨是非,不懂别人的好意。

  • 谜语:

    好心当作驴干肺

  • 感情:

    不识好歹是贬义词。

  • 近义:

    混淆黑白、不识抬举、是非不分

  • 反义:

    是非分明

  • 英语:

    undiscriminating

不识好歹成语接龙:

2
好丹非素 [ hào dān fēi sù ]

爱好红色,反对白色。比喻对事物有偏见。

岂容以好丹非素之微,贻破斧缺戕之痛。(《民国演义》第一百回)

3
素不相能 [ sù bù xiāng néng ]

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鲁迅《阿Q正传》)

4
能上能下 [ néng shàng néng xià ]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邓小平《执政党的干部问题》:“我提出干部能上能下,是不是可以试验一下,先从基层做起。”

5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6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7
简丝数米 [ jiǎn sī shǔ mǐ ]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8
米已成炊 [ mǐ yǐ chéng chuī ]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事前没计划好,现在米已成炊,要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

9
炊沙作糜 [ chuī shā zuò mí ]

同“炊沙作饭”。

10
糜躯碎首 [ mí qū suì shǒu ]

指粉身碎骨。

相关成语:

1
不识起倒 [ bù shí qǐ dǎo ]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茅盾《子夜》十

2
不识之无 [ bù shí zhī wú ]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3回:“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目不识之无,依草附木,云蒸龙变。”

3
不食周粟 [ bù shí zhōu sù ]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4
不世之功 [ bù shì zhī gōng ]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5
不知轻重 [ bù zhī qīng zhòng ]

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九回)

6
不知薡蕫 [ bù zhī dīng dǒng ]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明·董斯张《吹景集·俗语有所祖》:“吾里谓愚者曰‘不知薡蕫’。”

7
不知去向 [ bù zhī qù xiàng ]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钱钟书《围城》:“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8
不知痛痒 [ bù zhī tòng yǎng ]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钱钟书《围城》:“因为这事要亲人干,旁人不知痛痒,下手太重,变成把棒打了。”

9
不知所可 [ bù zhī suǒ kě ]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只剩李秀成一人,他捧着赐袍,又是惶惑,又是悲苦,有说不出的滋味,茫然不知所可。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10
不直一钱 [ bù zhí yī qián ]

直:通“值”,价值。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