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

qū jí bì xiōng
趋: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开凶祸灾难。亦作“趋吉逃凶”、“避凶趋吉”。
趋吉避凶

趋吉避凶读音

  • 读音:

    qū jí bì xiōng

  • 注音:

    ㄑㄨ ㄐ一ˊ ㄅ一ˋ ㄒㄩㄥ

  • 解释:

    趋: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开凶祸灾难。亦作“趋吉逃凶”、“避凶趋吉”。

  • 出处: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五回:“让老衲给你开示如何趋吉避凶,情形也不至于糟到现在这种地步。”

  •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感情:

    趋吉避凶是中性词。

  • 近义:

    趋吉逃凶

  • 英语:

    pursue good fortune and avoid disaster

趋吉避凶成语接龙:

1
凶喘肤汗 [ xiōng chuǎn fū hàn ]

形容疲乏到极点。

2
汗不敢出 [ hàn bù gǎn chū ]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鲁迅《文学和出汗》:“从评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3
出一头地 [ chū yī tóu dì ]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

钱文敏尚书虽师之而为黄子久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出一头地。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

4
地上天官 [ dì shàng tiān guān ]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5
官不威,爪牙威 [ guān bù wēi,zhǎo yá wēi ]

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

6
威仪孔时 [ wēi yí kǒng shí ]

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

7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8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9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10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相关成语:

1
趋利避害 [ qū lì bì hài ]

趋: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

邓小平《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

2
趋时奉势 [ qū shí fèng shì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3
趋时附势 [ qū shí fù shì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

4
趋权附势 [ qū quán fù shì ]

趋:奔走;权: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我只要趋权附势,那里管杀人媚人。明 杨珽《龙膏记 罗织》

5
趋炎附热 [ qū yán fù rè ]

趋:奔走;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止有白长吉一味趋炎附热,说妹子是穷骨头,要跟恁样饿莩,坏他体面。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

6
去本趋末 [ qù běn qū mò ]

见“去本就末”。

7
水火不避 [ shuǐ huǒ bù bì ]

谓不避艰险。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7回:“那个不是同心合胆水火不避的!”

8
随声趋和 [ suí shēng qū hé ]

见“随声附和”。

9
凶终隙未 [ xiōng zhōng xì wèi ]

谓交道不永,朋友最终变成仇人。隙,嫌隙,仇恨。

10
尧趋舜步 [ yáo qū shùn bù ]

①谓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②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黄鸿寿《假饰立宪及组织贵族内阁》:“先帝犹是尧趋舜步之时,我皇上已处禹驰汤骤之世。”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