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惶失色

jīng huáng shī sè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惊惶失色

惊惶失色读音

  • 读音:

    jīng huáng shī sè

  • 注音:

    ㄐ一ㄥ ㄏㄨㄤˊ ㄕ ㄙㄜˋ

  • 解释: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 出处:

    元 孔齐《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 例子:

    宗璞《南渡记》第一章:“这时的炮声虽还在远处,却响得足以使妇女惊惶失色。”

  •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很惊恐。

  • 感情:

    惊惶失色是中性词。

  • 近义:

    惊慌失色

  • 英语:

    signs of alarm

惊惶失色成语接龙:

1
色中饿鬼 [ sè zhōng è guǐ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二回:“怎奈这个皇上是个色中饿鬼。”

2
鬼使神差 [ guǐ shǐ shén chāi ]

鬼神暗中支配着。比喻行动不由自主;事出意外。

正是呢,这是一高兴起灶,鬼使神差来了这些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3
差三错四 [ chā sān cuò sì ]

颠倒错乱。

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元曲选 合同文字》)

4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5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6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7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8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9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10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相关成语:

1
疾声厉色 [ jí shēng lì sè ]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惟疾声厉色,以违制相胁下。清·梁启超《收回干线铁路问题》

2
江天一色 [ jiāng tiān yī sè ]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1卷:“见山水相衔,江天一色。”

3
惊鸿艳影 [ jīng hóng yàn yǐng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清 王韬《鹃红女史》)

4
惊蛇入草 [ jīng shé rù cǎo ]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明 李贽《初潭集 师友四》)

5
鸡犬不惊 [ jī quǎn bù jīng ]

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

文王与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6
举措失当 [ jǔ cuò shī dàng ]

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

敌军调动忙乱,举措失当,两队优劣之势,也就不同于前了。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7
绝色佳人 [ jué sè jiā rén ]

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见一个庞眉老叟行在前面,见一个绝色佳人次着后肩。(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

8
惊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

9
假以辞色 [ jiǎ yǐ cí sè ]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叫他传了那厨子来当一次差,我们在旁边假以辞色,逐细盘问他,怕问不出来?(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

10
矫若惊龙 [ jiǎo ruò jīng lóng ]

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人们夸他的书法笔势矫若惊龙。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