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伐决断

shā fá jué duàn
伐:进攻。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
杀伐决断

杀伐决断读音

  • 读音:

    shā fá jué duàn

  • 注音:

    ㄕㄚ ㄈㄚˊ ㄐㄩㄝˊ ㄉㄨㄢˋ

  • 解释:

    伐:进攻。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

  •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若说料理不开,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感情:

    杀伐决断是中性词。

杀伐决断成语接龙:

1
断乎不可 [ duàn hū bù kě ]

断乎: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2
可一而不可再 [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 ]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戒生曰:‘事可一而不可再。’生不应而归。”

3
再三再四 [ zài sān zài sì ]

重复好几次。

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

4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5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6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7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8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9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10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相关成语:

1
杀鸡吓猴 [ shā jī xià hóu ]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2
绳锯木断 [ shéng jù mù duàn ]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功夫到了,定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取得可喜成果。

3
杀鸡儆猴 [ shā jī jǐng hóu ]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他现在玩的就是杀鸡儆猴的把戏

4
上兵伐谋 [ shàng bīng fá móu ]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5
生杀予夺 [ shēng shā yǔ duó ]

生:让人活;杀:把人处死;予:给予;赏赐;夺:剥夺;处罚。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夏衍《包身工》)

6
杀身成仁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仁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7
嗜杀成性 [ shì shā chéng xìng ]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嗜杀成性,我们要坚决还击

8
杀人如麻 [ shā rén rú má ]

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数不清。形容杀人极多。

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9
杀人越货 [ shā rén yuè huò ]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匪盗行径。

解放初,解放军剿匪部队曾在这里消灭过一股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匪徒。

10
杀鸡取卵 [ shā jī qǔ luǎn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