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狸饵鼠

yǐ lí ěr shǔ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必无成。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读音

  • 读音:

    yǐ lí ěr shǔ

  • 注音:

    一ˇ ㄌ一ˊ ㄦˇ ㄕㄨˇ

  • 解释: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必无成。

  •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感情:

    以狸饵鼠是贬义词。

  • 近义:

    以狸致鼠

以狸饵鼠成语接龙:

1
鼠偷狗盗 [ shǔ tōu gǒu dào ]

同“鼠窃狗盗”。

2
盗亦有道 [ dào yì yǒu dào ]

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尝举以告姚安公,谓盗亦有道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3
道三不着两 [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

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的。莺儿一个人,不够服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4
两世为人 [ liǎng shì wéi rén ]

好象重新来到人间。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

事隔几年重来故地,我还真有两世为人之感

5
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

6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bǎ wàn mǎi zhái,qiān wàn mǎi lín ]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人生孰若安居之乐?(宋 辛弃疾《新居上梁文》)

7
邻女窥墙 [ lín nǚ kuī qiáng ]

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8
墙上泥皮 [ qiáng shàng ní pí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媳妇儿是墙上泥皮。”

9
皮不存而毛焉附 [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 ]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10
附上罔下 [ fù shàng wǎng xià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

相关成语:

1
以身许国 [ yǐ shēng xǔ guó ]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

人民战士在祖国解放事业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

2
以人为鉴 [ yǐ rén wéi jiàn ]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魏徵传》

3
以古为镜 [ yǐ gǔ wéi jìng ]

见“以古为鉴”。

4
以弱胜强 [ yǐ ruò shèng qiáng ]

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以弱胜强的例子举不胜举

5
以逸待劳 [ yǐ yì dài láo ]

逸:安闲;劳:疲劳。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指自己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待机痛击疲劳之敌。

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6
以德服人 [ yǐ dé fú rén ]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样,便只有‘以德服人’来打码头,想起‘冲天炮’的嘴脸,实在可恨。”

7
以牙还牙 [ yǐ yá huán yá ]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8
以直报怨 [ yǐ zhí bào yuàn ]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以直报怨,圣人不禁。”

9
以人为镜 [ yǐ rén wéi jìng ]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旧唐书 魏征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0
以貌取人 [ yǐ mào qǔ rén ]

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