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晚节

hán huā wǎn jié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寒花晚节

寒花晚节读音

  • 读音:

    hán huā wǎn jié

  • 注音:

    ㄏㄢˊ ㄏㄨㄚ ㄨㄢˇ ㄐ一ㄝˊ

  • 解释: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出处: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 例子: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寒花晚节

  • 用法:

    作宾语;比喻人晚节高尚。

  • 感情:

    寒花晚节是中性词。

  • 反义:

    晚节不保

  • 英语:

    moral integrity in one\'s later life

寒花晚节成语接龙:

1
节上生枝 [ jié shàng shēng zhī ]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枝节上又生出枝桠。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

2
枝分叶散 [ zhī fēn yè sàn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3
散伤丑害 [ sàn shāng chǒu hài ]

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4
害人不浅 [ hài rén bù qiǎn ]

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一是社会风习害人不浅。官,本也有好的,可是在腐恶的环境下面,慢慢地也就像白布掉在污水坑里,变得又脏又臭了。

5
浅尝辄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6
止于至善 [ zhǐ yú zhì shàn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7
善与人交 [ shàn yǔ rén jiāo ]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晋书 邓攸传》)

8
交口同声 [ jiāo kǒu tóng shēng ]

犹言众口一词。

《天讨·谕保皇会檄》:“凡在满洲朝廷者,已交口同声,称康梁为忠臣义士,特不敢言之于西太后耳。”

9
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10
西台痛哭 [ xī tái tòng kū ]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风流十年无遗爱,谁解西台痛哭诗。叶叶《书壬子宫驼记后》诗

相关成语:

1
恨相知晚 [ hèn xiāng zhī wǎn ]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云,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后汉书 第五伦列传》)

2
寒木春华 [ hán mù chūn huá ]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3
号寒啼饥 [ háo hán tí jī ]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游其市镇,则商况凄凉;行其遂郊,则农声憔悴。号寒啼饥之声,不绝于耳。”

4
花遮柳隐 [ huā zhē liǔ yǐn ]

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

五儿听罢,便心下要分些赠芳官,遂用纸另包了一半,趁黄昏人稀之时,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芳官。(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5
黄花晚节 [ huáng huā wǎn jié ]

指菊花能傲霜开放,比喻人到晚年能保持高尚的节操。

元·张伯淳《次韵完颜经历》:“从教苍狗浮云过,留得黄花晚节香。”

6
寒耕热耘 [ hán gēng rè yún ]

泛指农作辛苦。

7
花香鸟语 [ huā xiāng niǎo yǔ ]

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春天一到,公园里花香鸟语,充满了生机。

8
花红柳绿 [ huā hóng liǔ lǜ ]

红红的花儿;绿绿的柳条。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也形容颜色鲜艳多彩。

史见那郊园野旷,景物芳菲,花红柳绿,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

9
花朝月夕 [ huā zhāo yuè xī ]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到了花朝月夕,依旧相约玩耍。(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二回)

10
花颜月貌 [ huā yán yuè mào ]

形容女子的美丽。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凌罗,插金戴银,花颜月貌,便当是凤姐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