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利是视

wéi lì shì shì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
唯利是视

唯利是视读音

  • 读音:

    wéi lì shì shì

  • 注音:

    ㄨㄟˊ ㄌ一ˋ ㄕˋ ㄕˋ

  • 解释: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

  •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 例子: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评》:“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较反复,唯利是视。”

  •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感情:

    唯利是视是中性词。

  • 近义:

    唯利是求、惟利是视、唯利是从

  • 英语:

    draw water to one\'s mill

唯利是视成语接龙:

1
视下如伤 [ shì xià rú shāng ]

见“视民如伤”。

2
伤化败俗 [ shāng huà bài sú ]

败坏教化和风俗。

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周书·苏绰传》

3
俗下文字 [ sú xià wén zì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明·徐渭《<胡公文集>序》:“至于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小惭者人以为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

4
字夹风霜 [ zì jiā fēng shuāng ]

夹:夹杂、搀杂。字句里夹杂着风霜。比喻文章森严而有力。

5
霜凋夏绿 [ shuāng diāo xià lǜ ]

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6
绿叶成荫 [ lǜ yè chéng yīn ]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当年种的小树苗,如今已是绿叶成荫了。

7
荫子封妻 [ yìn zǐ fēng qī ]

妻子得到封号,子孙获得世袭官爵。指建立功业,光耀门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我累代将家,若得志,为国家提一枝兵马,斩将搴旗,开疆展土,博一个荣封父母,荫子封妻。”

8
妻儿老小 [ qī ér lǎo xiǎo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4回:“男子汉都去做工了,丢下妻儿老小,好难存活。”

9
小不忍则乱大谋 [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2回:“小不忍则乱大谋,赵谦想到这一点,便勉强挤出一点干笑来。”

10
谋为不轨 [ móu wéi bù guǐ ]

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鲁迅《两地书》序言:“这并非为了消灭‘谋为不轨’的痕迹,不过以为因通信而累及别人,是很无谓的。”

相关成语:

1
惟利是视 [ wéi lì shì shì ]

见“惟利是图”。

盖彼之商人惟利是视,不顾大体。清·薛福成《察看英法两国交涉事宜疏》

2
惟力是视 [ wéi lì shì shì ]

谓竭尽己力而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8回:“今两国治兵相攻,数年不息,攻城取邑,惟力是视。”

3
危迫利诱 [ wēi pò lì yòu ]

用暴力压迫,用利益引诱。形容软硬兼施,企图使人服从。

危迫利诱不能动摇一个爱国志士的坚强意志。

4
唯所欲为 [ wéi suǒ yù wéi ]

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语本《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严复《辟韩》:“今韩子务尊其尤强硬,最能欺夺之一人,使安坐而出其唯所欲为之令。”

5
唯唯否否 [ wěi wěi fǒu fǒu ]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巴金《雾》:“老头子的话似乎就不会有完结的时候。青年只是唯唯否否地应着。”

6
违害就利 [ wéi hài jiù lì ]

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7
唯命是听 [ wéi mìng shì tīng ]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那我不费俄顷的的迟疑,或许早就是唯命是听的。(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

8
唯邻是卜 [ wéi lín shì bǔ ]

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9
威迫利诱 [ wēi pò lì yòu ]

既用暴力威胁、诱惑;又用名利强迫。指软硬兼施。诱:诱惑。

第二国际所属的社会民主党,在张伯伦、达拉第的威迫利诱之下,正在发生分化。(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10
问安视膳 [ wèn ān shì shàn ]

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资治通鉴 唐纪文宗开成二年》)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