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闾
xiāng lǘ 亦作“鄊闾”。
乡闾读音
乡闾的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乡闾[ xiāng lǘ ]
⒈ 亦作“鄊闾”。
⒉ 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⒊ 家乡;故里。
⒋ 乡亲;同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鄊閭”。
⒉ 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乡閭之什伍。”
《南齐书·礼志上》:“郡县有学,乡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閭之师,族酇之长。”
⒊ 家乡;故里。
引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閭,长闻邦国。”
宋 曾巩 《应举启》:“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閭,养志闲居。”
清 朱彝尊 《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閭竹,垞北垞南思杀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赋《遂初》。”
⒋ 乡亲;同乡。
引《后汉书·朱儁传》:“儁 以孝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閭敬之。”
《旧唐书·高季辅传》:“丑言过行,见嗤於乡閭;忘义私昵,取摈於亲族。”
宋 苏辙 《巢谷传》:“予以乡閭,故幼而识之。”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祭赛》:“乡閭来朝贺,社户保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