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馁

zì něi
 因失去自信而畏缩。
自馁

自馁读音

  • 读音:zì něi
  • 注音:ㄗˋ ㄋㄟˇ
  • 繁体:自餒

自馁的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自馁[ zì něi ]

⒈  因失去自信而畏缩。

引证解释

⒈  因失去自信而畏缩。

宋 曾巩 《责御史制》:“某拔於疏远之中,服在此位,宜殫忠力以称所蒙,而按劾大臣既非其实,稽其分职,则自馁焉。”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沉将仕 ﹞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情愿认输,一团鋭气已自馁了十分了。”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一个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的,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国语辞典

自馁[ zì něi ]

⒈  自我气馁,不图振作。

《清史稿·卷四五九·列传·欧阳利见》:「当时挟战胜之威,保台复越,亦尚有可为。独怪当事者为台湾难保之说以自馁其气,致使关外虽利, 而越南终非我有。」

如:「失败之后,切莫自馁。」

自强

自馁反义词:

1
自强 [ zì qiáng ]

⒈  亦作“自强”。

引《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史记·留侯世家》:“上虽苦,为妻子自彊。”唐 李咸用 《送人》诗:“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彊,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沦於俗囿者也。”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