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定魄

ān shén dìng pò
安:安定,安稳;魄:魂魄。指安定心神,稳定神智。
安神定魄

安神定魄读音

  • 读音:

    ān shén dìng pò

  • 注音:

    ㄢ ㄕㄣˊ ㄉ一ㄥˋ ㄆㄛˋ

  • 解释:

    安:安定,安稳;魄:魂魄。指安定心神,稳定神智。

  •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连进了数次粥汤,被众人扶入寝室,一夜稳睡。”

  • 例子:

    贾母叫鸳鸯找些安神定魄的药,按方吃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 用法:

    作定语;指稳定情绪。

  • 感情:

    安神定魄是中性词。

  • 反义:

    魂飞魄散

安神定魄成语接龙:

1
魄散魂消 [ pò sàn hún xiāo ]

同“魂飞魄散”。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25回:“管贤士一见杜伏威走到,惊得魄散魂消,正待往窗外逃生,被杜伏威拦腰一斧砍倒。”

2
消声匿影 [ xiāo shēng nì yǐng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不转瞬间,消声匿影,至今日而昔年之全盛,渺不可复睹矣。梁启超《欧洲地理大势论》

3
影不离灯 [ yǐng bù lí dēng ]

影子离不开灯光。没有灯光就看不到影子。比喻两者联系紧密。

4
灯台不自照 [ dēng tái bù zì zhào ]

照:光线射到。比喻人难明自己的短处。

5
照人肝胆 [ zhào rén gān dǎn ]

比喻以赤诚相见。

无数的血汗,凝成了照人肝胆的星辰。郭小川《中国的秋天》诗

6
胆丧魂惊 [ dǎn sàng hún jīng ]

同“胆裂魂飞”。

7
惊世绝俗 [ jīng shì jué sú ]

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他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表了惊世绝俗的观点

8
俗下文字 [ sú xià wén zì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明·徐渭《<胡公文集>序》:“至于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小惭者人以为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

9
字夹风霜 [ zì jiā fēng shuāng ]

夹:夹杂、搀杂。字句里夹杂着风霜。比喻文章森严而有力。

10
霜凋夏绿 [ shuāng diāo xià lǜ ]

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相关成语:

1
安身乐业 [ ān shēn lè yè ]

安身:立身。安稳快乐地过日子。

百姓盼望过上安身乐业的日子

2
安贫守道 [ ān pín shǒu dào ]

道:主张、学说。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由张东白之事观之,非平日安贫守道之意彻乎表里,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布政陈克庵先生选》

3
安营下寨 [ ān yíng xià zhài ]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操曰:“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教且安营下寨,再做商议。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4
安心乐意 [ ān xīn lè yì ]

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

自己便安心乐意,在寺里住下。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二十五回

5
安然无恙 [ ān rán wú yàng ]

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6
安居乐业 [ ān jū lè yè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反动军阀的残暴统治,使广大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只能四处逃亡。

7
黯然神伤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这个满脸胡须的中年人,扫头看见了船尾妇妇,黯然神伤的目光突然发亮了。从维煕《遗落在海滩上的脚印》

8
安于现状 [ ān yú xiàn zhuàng ]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于现状。(刘少奇《论党》)

9
安身立命 [ ān shēn lì mìng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安身立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10
安营扎寨 [ ān yíng zhā zhài ]

安营:安置营房;扎寨:修筑军营栅栏。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并在四周修筑栅栏;使军队驻扎下来。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打什么地方进兵,打什么地方退兵,什么地方可以安营扎寨,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通。(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