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薮

bū táo zhī sǒu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逋逃之薮

逋逃之薮读音

  • 读音:

    bū táo zhī sǒu

  • 注音:

    ㄅㄨ ㄊㄠˊ ㄓ ㄙㄡˇ

  • 解释: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 出处:

    《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是他省但防偷漏之途,而粤东兼有逋逃之薮。”

  • 用法:

    作宾语;指避难所。

  • 谜语:

    避难所

  • 感情:

    逋逃之薮是中性词。

逋逃之薮成语接龙:

1
薮中荆曲 [ sǒu zhōng jí qǔ ]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薮中荆曲的道理简单明了

2
曲不离口 [ qǔ bù lí kǒu ]

意谓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孙犁《<无为集>后记》:“从业务上,也算是曲不离口,弦不离手吧?”

3
口不二价 [ kǒu bù èr jià ]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他本在汉时叫做韩康,一向卖药长安市上,口不二价。”

4
价值连城 [ jià zhí lián chéng ]

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

周先生,此乃府上之宝,价值连城。(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

5
城下之盟 [ chéng xià zhī méng ]

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6
盟山誓海 [ méng shān shì hǎi ]

对着山海盟誓,指男女相爱坚贞不屈。

谁知覆地翻天际,别有盟山誓海情。佳人少小生南国,玉娇小字传乡邑。柳亚子《玉娇曲为钝赋》

7
海不扬波 [ hǎi bù yáng bō ]

比喻太平无事。

冰心《往事》:“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

8
波光粼粼 [ bō guāng lín lín ]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相关成语:

1
不败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1)只要万众一心,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2)只有依靠广大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不测之罪 [ bù cè zhī zuì ]

指大罪,死罪。

莫非朝议以我前罪尚轻,又加以不测之罪么?《好逑传》第十三回

3
不逞之徒 [ bù chěng zhī tú ]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4
不费之惠 [ bù fèi zhī huì ]

指白白得到的好处。

一条毛巾或两刀稿纸,咱们还能没地方去‘拿’?拿来送给他,这就叫不费之惠!老舍《四世同堂》二三

5
不根之论 [ bù gēn zhī lùn ]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苟足以移科举骫骳之文,不根之论,是某等之心,而识者岂必以是而尽求公哉。(宋 陈亮《郑景望杂着序》)

6
不讳之朝 [ bù huì zhī cháo ]

可直言不讳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

遭逢不讳之朝,发抒未竟之志。清·钱谦益《江兆豫侍御六十序》

7
不讳之路 [ bù huì zhī lù ]

指忠言直谏之路。

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旧唐书·颜真卿传》

8
不急之务 [ bù jí zhī wù ]

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

无名之役,不急之务,且宜罢之。(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

9
不教之教 [ bù jiào zhī jiào ]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朴素的传统,这对我们是不教之教。

10
不解之仇 [ bù jiě zhī chóu ]

解除不了的仇恨。

霍赵两家本无不解之仇,只因彼此不服输的心理,而一定要争个高低,互不相让。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