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林

bǐ mò zhī lín
斯文萃集的地方。
笔墨之林

笔墨之林读音

  • 读音:

    bǐ mò zhī lín

  • 注音:

    ㄅ一ˇ ㄇㄛˋ ㄓ ㄌ一ㄣˊ

  • 解释:

    斯文萃集的地方。

  •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对作》:“汉家极笔墨之林,书论之造,汉家尤多。”

  • 例子:

    使其间稍伏机心,略藏匕首,造物且诛之不暇,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独得佯狂自肆于笔墨之林哉!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

  •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文化场所等。

  • 感情:

    笔墨之林是中性词。

笔墨之林成语接龙:

1
林下清风 [ lín xià qīng fēng ]

同“林下风气”。

2
风不鸣条 [ fēng bù míng tiáo ]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却道数十年,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风不鸣条,雨不破块,夜湿昼晴,信是太平有象。(《醒世姻缘》第二十四回)

3
条三窝四 [ tiáo sān wō sì ]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4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5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6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7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8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9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10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相关成语:

1
笔头生花 [ bǐ tóu shēng huā ]

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

他很想笔头生花

2
笔冢研穿 [ bǐ zhǒng yán chuān ]

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

3
笔削褒贬 [ bǐ xuē bāo biǎn ]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4
必经之路 [ bì jīng zhī lù ]

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毛泽东《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首先肯定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

5
避之若浼 [ bì zhī ruò měi ]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夏衍《感谢德莱塞》

6
变色之言 [ biàn sè zhī yán ]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7
逋慢之罪 [ bū màn zhī zuì ]

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8
逋逃之薮 [ bū táo zhī sǒu ]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是他省但防偷漏之途,而粤东兼有逋逃之薮。”

9
不败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1)只要万众一心,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2)只有依靠广大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0
不测之罪 [ bù cè zhī zuì ]

指大罪,死罪。

莫非朝议以我前罪尚轻,又加以不测之罪么?《好逑传》第十三回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