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问之学

jì wèn zhī xué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记问之学

记问之学读音

  • 读音:

    jì wèn zhī xué

  • 注音:

    ㄐ一ˋ ㄨㄣˋ ㄓ ㄒㄩㄝˊ

  • 解释: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 例子:

    《冷眼观》第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

  • 感情:

    记问之学是中性词。

记问之学成语接龙:

1
学不沾洽 [ xué bù zhān qià ]

沾洽:雨水沾足,渊博。学识不够渊博。

2
洽博多闻 [ qià bó duō wén ]

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3
闻一知二 [ wén yī zhī èr ]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5回:“古人云闻一知二,与你说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

4
二一添作五 [ èr yī tiān zuò wǔ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我们一言为定,不管赚多赚少,二一添作五。

5
五世其昌 [ wǔ shì qí chāng ]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叫徐世昌。五世其昌的世昌。”

6
昌亭之客 [ chāng tíng zhī kè ]

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若使恩裁口腹,空留安邑之宾;惠阙始终,取恨昌亭之客。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

7
客囊羞涩 [ kè náng xiū sè ]

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8
涩于言论 [ sè yú yán lùn ]

形容说话迟钝。

9
论世知人 [ lùn shì zhī rén ]

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

《中国现在记》楔子:“但是穷而在下,权不我操,虽抱着拨乱反正之心,与那论世知人之识,也不过空口说白话,谁来睬我?”

10
人一己百 [ rén yī jǐ bǎi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

相关成语:

1
姜桂之性 [ jiāng guì zhī xìng ]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曾于桂花楼中张宴,诸味尽为花气所夺,惟姜酱不就味。姜桂之性,老而愈辣,以喻忠节之气,洵不虚也。(《浮生六记》卷四)

2
济世之才 [ jì shì zhī cái ]

济:救。具有拯救时世的才能。形容极有政治才能。

他虽貌不惊人,却有济世之才。

3
季孟之间 [ jì mèng zhī jiān ]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北齐书·元文遥传》:“虽不如彦深清贞守道,又不为士开贪淫乱政,在于季孟之间。”

4
极而言之 [ jí ér yán zhī ]

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说这个话是极而言之,把问题讲透。”

5
季常之癖 [ jì cháng zhī pǐ ]

宋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

6
季孙之忧 [ jì sūn zhī yōu ]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否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7
钜学鸿生 [ jù xué hóng shēng ]

学识渊博的人。

《新唐书·郑覃传》:“愿与钜学鸿生共力雠刊,准汉旧事,镂石太学。”

8
金石之言 [ jīn shí zhī yán ]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兄长金石之言,小弟当铭刻肺腑。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

9
经济之才 [ jīng jì zhī cái ]

指治国安民的才能。

此人察风云以辨天时,望气色而观地理,有经济之才,安天下之手。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

10
经世之才 [ jīng shì zhī cái ]

经世:治理天下。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某所荐者已百有余人,皆经世之才,其在中外。明·陶宗仪《辍耕录·御史举荐》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