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徘徊

qí lù pái huái
歧路:岔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歧路徘徊

歧路徘徊读音

  • 读音:

    qí lù pái huái

  • 注音:

    ㄑ一ˊ ㄌㄨˋ ㄆㄞˊ ㄏㄨㄞˊ

  • 解释:

    歧路:岔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 出处:

    南朝 齐 谢眺《观朝雨》:“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 例子:

    长途君怅望,歧路我徘徊,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唐 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

歧路徘徊成语接龙:

1
徊肠伤气 [ huí cháng shāng qì ]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2
气义相投 [ qì yì xiāng tóu ]

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3
投之豺虎 [ tóu zhī chái hǔ ]

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4
虎不食儿 [ hǔ bù shí ér ]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大家都知道虎不食儿,你却忍心伤害自己的亲生儿子

5
儿大不由娘 [ ér dà bù yóu niáng ]

由:听从,顺从。儿女长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

儿大不由娘,我也没办法了

7
由中之言 [ yóu zhōng zhī yán ]

出自内心的话。指说话诚恳。

8
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便惹得那些轻薄男人,言三语四的,岂不从此多事?”

9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10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相关成语:

1
山遥路远 [ shān yáo lù yuǎn ]

形容路途遥远。

2
十字路头 [ shí zì lù tóu ]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3
视如陌路 [ shì rú mò lù ]

见“视若路人”。

4
视同陌路 [ shì tóng mò lù ]

见“视若路人”。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2回:“并非对于妻妾儿女,能够视同陌路。”

5
视同路人 [ shì tóng lù rén ]

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他把自己的亲儿子视同路人,太不像话了

6
殊路同归 [ shū lù tóng guī ]

同“殊涂同归”。

7
熟路轻车 [ shú lù qīng chē ]

见“熟路轻辙”。

8
熟路轻辙 [ shú lù qīng zhé ]

驾轻快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

9
熟门熟路 [ shú mén shú lù ]

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鲁迅《彷徨 祝福》

10
行者让路 [ xíng zhě ràng lù ]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你是兄,我是弟,可不道行者让路,哥哥先行。”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