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余

dú shū sān yú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余

读书三余读音

  • 读音:

    dú shū sān yú

  • 注音:

    ㄉㄨˊ ㄕㄨ ㄙㄢ ㄩˊ

  • 解释: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 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

  • 感情:

    读书三余是中性词。

读书三余成语接龙:

1
余业遗烈 [ yú yè yí liè ]

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2
烈士徇名 [ liè shì xùn míng ]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

3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4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5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6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7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8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9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10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相关成语:

1
鼎足而三 [ dǐng zú ér sān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老头儿在席上,看着安老夫妻的这个佳儿,这双佳妇,鼎足而三,未免因羡生感,因感生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2
丹书铁契 [ dān shū tiě qì ]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你就是有丹书铁契,我也不怕你

3
调三斡四 [ diào sān wò sì ]

挑拨是非。

他正是节外生枝,调三斡四,只教你大浑家吐不的咽不的这一个心头刺。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

4
丹书铁券 [ dān shū tiě quàn ]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先朝赐有丹书铁券,安居乐业。(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

5
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奶奶年岁大了,做起事来常常是颠三倒四的。

6
丢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做事常常丢三落四,年轻人应体谅。

7
低三下四 [ dī sān xià sì ]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8
二心三意 [ èr xīn sān yì ]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9
二次三番 [ èr cì sān fān ]

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

10
二帝三王 [ èr dì sān wáng ]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