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

jiàn bá nǔ zhāng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剑拔弩张

剑拔弩张读音

  • 读音:

    jiàn bá nǔ zhāng

  • 注音:

    ㄐ一ㄢˋ ㄅㄚˊ ㄋㄨˇ ㄓㄤ

  • 解释: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 出处: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例子:

    法国兵舰在闽汪口出入频繁,而交涉方面剑拔弩张,看样子福州船局必难幸免法国兵舰的炮火。(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 辨析:

    “剑”,不能写作“箭”;“弩”,不能写作“努”。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双方冲突。

  • 谜语:

    刀出鞘,弓上弦

  • 感情:

    剑拔弩张是中性词。

  • 近义:

    一触即发、千钧一发、箭在弦上

  • 反义:

    销兵洗甲

  • 英语:

    becoming dangerously explosive

  • 俄语:

    держáть оружие наготове

  • 法语:

    menaces de guerre(situation tendue)

剑拔弩张成语接龙:

1
张三吕四 [ zhāng sān lǚ sì ]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2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3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4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5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6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7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8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9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10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相关成语:

1
坚韧不拔 [ jiān rèn bù bá ]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2
刻船求剑 [ kè chuán qiú jiàn ]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3
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这厮口蜜腹剑,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明 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五出)

4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5
狼顾鸱张 [ láng gù chī zhāng ]

如狼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

蛮夷恃险,狼顾鸱张。北周·庚信《周大将军琅琊庄公司马裔墓志铭》

6
狼突鸱张 [ láng tū chī zhāng ]

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7
力可拔山 [ lì kě bá shān ]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8
老天拔地 [ lǎo tiān bá dì ]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9
目瞪口张 [ mù dèng kǒu zhāng ]

同“目瞪口呆”。

10
门可张罗 [ mén kě zhāng luó ]

见“门可罗雀”。

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可张罗。《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

大家在看: